分享

3味药速解疲劳、乏力、白天打瞌睡晚上睡不着问题,中医人称此方为千年神方

 愚公移山之志 2023-07-25 发布于河北
图片
图片


弟子:
对极了,师父。
当我把到浮脉时我问患者是否怕热容易出汗,他们都应是。凡是说以上症状时,多数人脉是重取软无力,或者说沉软弱。

师父:
这就是《伤寒论》中的少阴病最典型的代表,“脉细微,但欲寐”,这个条文指的少阴,就是足少阴肾,脉细代表血不足,脉微指的是气不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肾虚其因是气血不足。

“但欲寐”指晚上想睡睡不着,白天不想睡又老打瞌睡,这种现象,老人最常见,因为,人老肾气多数人是亏虚了。

主治足少阴病的神方就是“四逆汤”。

弟子:
我懂了师父,四逆汤方组为: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炙甘草二两。

师父:
网上或很多书本都按你上述序列,实际原文是这样的:

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

弟子:
怎样排列还不是一样吗?师父

师父:
张仲景《伤寒论》的处方排列前后和剂量特别讲究,其中藏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这个少阴的主方,少阴肾药只有一味附子,而太阴脾药有炙甘草和干姜两味,而且太阴药排在前面。

弟子:
师父,这也有玄机?

师父:
是的,三阴邪气往里传是由外入里,即是太阴传少阴,少阴传厥阴。

如果把太阴当作上游,少阴当作下游,要清下游的脏水就得先截断上游的脏水,或者是先清上游的脏水。

太阴的本病就是虚和寒,用炙甘草解太阴之虚,用干姜解太阴之寒,解了太阴的毛病后,再用附子解少阴之肾阳不足,肾水在得到附子之热后气化,肾水化成肾气,人之机体得到肾气的动力,才可以解决上述的症状。

弟子:
师父,我好像有感觉了,解决太阴不是有两个神方吗?
其中“理中汤”就由“人参、白术、炙甘草和干姜”四味药组成,“四逆汤”取其中的“炙甘草、干姜”。

师父:
是的,还有一个太阴神方就是“桂枝加芍药汤”,其方组为:

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

弟子:
师父,临床时对不同程度少阴肾虚怎样应用“四逆汤”的加减来解决疲劳、乏力、晚上睡不好、白天打瞌睡的问题。

图片


师父:
理解上述三个经方后就可以灵活运用了。

基础方:

炙甘草、干姜、附子

一,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基础方基本解决问题,扶阳经方临床常用剂量:

炙甘草15g、干姜30g、江油附片(先煮1.5小时)30~60g,如果脉浮可再加生姜和干姜等量,目的用生姜的往外发散力把阳气推向太阳的表,把太阳的风寒邪驱赶出体外。

二,当人很虚的时候,上方把理中汤的人参加进去,人参20~30g。

三,当湿气较重的时候,就把白术加进去,这样就成了附子理中汤了。

四,当脉浮紧的时候,表示太阳受寒,即外表肌肤受寒邪,上方加桂枝,就成为扶阳经方的“附桂法”了。

弟子:
啊,原来我们上课用的“附桂法”是这样演变而来。

师父,能否给我们出一个针对上述症状一个综合处方,我们初学中医对把脉掌握还不十分准确。

师父:
好,我出一个方给你,凡有以上症状就用原方一般都有九成以上的有效率:

江油附片(先煮1.5小时)45~60g、桂枝30g、南山楂20~25g、白术20g、生姜45g、炙甘草15~20g,如里较寒酌情加筠姜30~45g,舌苔厚腻酌情加广陈皮30~45g。

弟子:

师父,还有一个问题,这些患者说以上症状夏天较严重,是什么意思?

师父:

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夏天阳气往外发的多,里面就易空虚,脾胃阳气不足,就不能好好把食物化为营养,后天不足也会造成上述症状。

所以,上述处方在补脾虚寒上用了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