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记002:循着毛主席走过的路——游览莫干山!

 21楼楼主 2023-07-25 发布于山东

循着毛主席走过莫干山的路,游览莫干山,开启学习领悟之旅。

毛主席是1954年3月14日来莫干山的。当时,毛主席在杭州起草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居住在杭州西湖边上的刘庄。由于起草工作繁重,毛主席每天通宵达旦的工作,杭州的工作人员就建议毛主席抽时间到附近的景点转转,休息休息。有工作人员就建议毛主席去杭州附近的莫干山去休息休息;说那儿山高林密,景色很美。而且明清以来,有很多的文人名士曾经登临莫干山,留下很多遗迹,包括清末和民国在此山建造了400多座别墅,风景非常好。

毛主席听完介绍,很感兴趣,就趁审阅完草稿,其他编写人员继续修改的间隙,带上秘书和卫士,乘坐斯大林赠送的吉斯防弹大轿车,他称之为“七人房”的车,一起登上莫干山。

这就是毛主席当时乘坐的“七人房”大轿车,此车存放在“皇后饭店”供人参观。

欣赏毛主席乘坐“七人房”的汽车,看视频——

毛主席一行人上山以后,居住在“皇后饭店”。毛主席居住在其中一座二层小楼。这是一座三十年代修建的别墅。别墅背靠青山,山上种有密密的竹林,侧面是峭壁悬崖,风景清幽。毛主席的卫士和秘书当时住在一层,毛主席则住在二楼。

皇后饭店山门,进入此门直走,就到了毛主席居住的二层别墅。

皇后饭店简介,介绍了毛主席居住此处的经过,以及其他领导人入住的情况。

走向毛主席住处的山路,请看视频——

这就是毛主席在莫干山的住处。

毛主席就住在二楼,这是一座石头砌成的楼房。

欣赏毛主席在莫干山住处,看视频——

在别墅内墙面上挂的毛主席在莫干山浏览的照片。

据说,工作人员曾经引路毛主席游览莫干山最美的景区金陵村。走到“松月庐”,工作人员告诉毛主席这儿曾是蒋介石和宋美龄住过的地方。毛主席一听,一阵沉默,他说:“我们走的是不同的路。”,然后掉头就离开了。

毛主席书房,躺椅是用莫干山上的竹子编制的,包括暖瓶也是那个年代常见的编织外壳暖瓶。

毛主席居住在皇后饭店,在这座山上游览了大约一周的时间,因为还有许多起草文件的工作,就意犹未尽的离开了莫干山。毛主席回到杭州后,想起莫干山的美景,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就是《七绝·莫干山》。

《七绝·莫干山》

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欣赏毛主席诗作,请看视频——

毛主席这次到杭州主要工作是起草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他对编制宪法的文风的指示张贴在别墅内。

毛主席对宪法文风的要求:能听得人听得懂,能看得人看得懂。让老百姓都能理解宪法。

请看视频——

1953年12月,毛泽东率宪法起草小组成员离京赴杭,在西湖边度过77个日夜,起草完成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初稿。1954年3月,宪法初稿初步完成,毛主席抽空游览莫干山。从莫干山回到杭州宪法完成初稿,起草宪法初稿因在杭州,宪法初稿也因此称作——“西湖稿”。

宪法在1954年9月20日正式通过。

看视频——

游览名山胜境,跟着名人的足迹,即游览名胜,又参观古迹,还能从古迹里追寻尘封的故事。

从毛主席游览莫干山这件事,我们从中可以学习到对我们工作和生活有意的帮助呢?

我感觉至少有两点值得学习效仿:

一是要劳逸结合。干的工作在重要、在需要,也不能一个劲的上发条,那样一做不是将身体搞垮了,就是把事情搞砸了。抽查时间走出去转一转、看一看。特别是我们搞工程的除了城市建设项目在城市内,大多的工程在乡村,在山野,工地的附近或有自然美好的景色,或有祠堂古建筑,或有山有水,等等吧,不缺的就是景色,所以,趁着工作的间隙,或是周末,走出去、转一转,换一个环境,就会换一个心情,无论是对工作还是对身体都大有好处,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试试吧!

请参考阅读《干管理的,对自己要好一点!

二是要写让人看得懂的文章。写文章,包括在项目编写培训教材或编制周安全学习材料,都会面临怎么写的问题。遵循毛主席:“能听得人听得懂,能看得人看得懂”的要求去编写文章也罢,培训教材也罢,都是对编写的目的有帮助的。有本事的人是将复杂的事变简单,所谓的“深入浅出”。编写很多东西,其实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让人看得明白就行,没必要长篇大论、名词辈出,能让阅读者或参加培训的人听的懂、看得懂就好。

请参考阅读《分享:将繁杂的事简单化——将繁杂的程序文件深入浅出的编制实用的《执行手册》和《周安全学习周报》用于日常安全管理指引!

再看一遍毛主席关于文风的要求。

能够从旅游中学习并感悟到新的想法,也是旅游的意义之一吧。

再次全面观看毛主席游览莫干山的过程吧——

经常出去走走,会遇见一些有意思的事,会遇到一些有趣的人,会使人开朗,会使人舒展,会使人思考,会使人通透,外出是美好的!

人生即经历,经历可产生经验,经验可萃取精华,精华可涵养人生,人生即经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