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迟专辑】“三个半书法家”与“三大榜书”

 西北书画艺术网 2023-07-25 发布于陕西

  孙迟,1929年生,陕西礼泉人,高级师范学校肄业。曾任小学教师、校长、县文化馆长、剧团团长、昭陵博物馆副馆长,是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唐史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1985年起任礼泉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1994年退休。文史之外又喜作旧体诗词,著有“宗下诗词集”,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曾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咸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咸阳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务。书法作品多次入选省市及全国展览,在西安、咸阳、礼泉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书展。有论文曾在书法书法丛刊发表。作品还收入陕西省老年名家书画选、淮海战役纪念书法选集、中日现代美术通鉴、百年经典中国书法全集等。近年由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礼泉县政协、咸阳市书协、礼泉县群众艺术馆等单位牵头,在他的故乡礼泉县举办个人书法展,规模空前,有作品百二十余幅。

“三个半书法家”与“三大榜书”

文/孙迟

  《新大陆》发表了《陕西书坛谁主沉浮》一文后,能听到的反映只是说某某人的书法受了批评。对于批评的意见,或赞成或不以为然。我想,如果批评的文章能一石击水而成千重浪的话,未尝不是陕西甚至全国书坛一件幸事。文人间的事,打笔墨官司不足为奇;书法界的事,同行是冤家也屡见不鲜。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待这种现象,批评为了促进,真理愈辨愈明,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应该大有好处。

  日前,全国书坛的景象如何?陕西书坛的所谓滑坡是一个侧面呢,还是一个缩影?我说不清。从总的印象看,书法艺术经历了一度十分沉闷以后,改革开放才迎来书法艺术的春天。20 多年来,提倡表扬的多,媒体推崇的多,展览奖励的多。因此呈现的繁荣,如同开闸放水避免不了泥沙俱下。那些浮在上面的,不一定能肥田壮苗;而沉在下面的也不至于使土壤板结。时至今日,书法艺术的发展还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普及,二是提高。一些浮在上面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沉在下面的,潜心苦学并不懈地向爱好者传播,向初学者传授,大多数是默默无闻,执著追求,一些人的造诣并不比浮在上面的差,即如“吃皇粮不办皇事”,或者是“民工”,就其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来说,倒是无可厚非和难能可贵的。如果要问差别,只是出名和未出名而已。这一现象在陕西,并不是致使“滑坡”的原因,就是在全国,恐怕也只是彼此彼此吧!

  平心静气地看陕西书坛,说是“滑坡”似乎不太准确,我看主流还是好的。如果真要说“滑坡”,恐怕是过于看重参展、评奖等活动,其次是对于浮在上面的少数名家,寄予期望过高而恨铁未成钢,仅此而已。

  曾经听人说:陕西书坛只有三个半书法家。这个说法令人吃惊。三个半指刘自犊老先生、钟明善和傅嘉仪先生,还有属于半个的吴三大先生。对于这个道听途说的谣传,因为来自外地,不出于官方文件,也不见于媒体报刊。我没有刨根问底,只是姑妄听之。但当看到陕西书坛“滑坡”的文章后,首先想到的是这个谣传,似乎疑窦初开,原来风起于青萍涟漪。对陕西书坛作面面观,才觉得这个说法不是全无道理。

  刘自犊老先生德艺双馨,在陕西书坛声誉极高,在全国书坛也数大家。他的篆书以气高韵盛见长,可以说是我们陕西书法的真正“名牌”。钟明善先生对书法理论的研究颇为博通,在当今书坛不十分重视理论的大气候下,他始终不渝地努力着,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古今书坛的理论家,书法实践的成绩多数都不突出,所谓眼高手低者,并不罕见。钟先生当教师的时间久了,习惯于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所以长时间从《兰亭》中走不出来,书法圆润而不奇险,多年来未出新意,确实令人遗憾。傅嘉仪先生以篆刻著名,他从篆刻入手而写甲骨文,刀法化解为笔法,清奇之趣也颇得能。但是,甲骨文用笔朴拙,多见硬燥,少见变化。如果说钟书过烂缦,则傅书过于凋疏。不管是烂缦还是凋疏都是由于气不满之过。再看刘老的篆书,在篆笔的运用上那么自如,虽是枯笔也能深藏气韵。真是鲠骨藏而不露,逸气通于行间,能继古人之意,创个人之法。很难想象出这位白发瘦骨的耄耋老人,能写出如此大气磅礴的篆书来。

  古人说:“书法随时变迁,用笔千古不移”。如果有人以为篆书本身结构就会用笔高古,只要能写出形象来,自然就气高韵盛,那就是不懂篆书之美,也不认识刘老深于用笔之法,更不了解刘老学养之高。书品即人品。刘老不尚清淡,不苟言笑,不为应酬而仓促动笔。这种治学精神,文人气质,才是他达到书法艺术精、气、神最高境界的原因。应该承认刘老的书法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创新的一个典范。

  有人说:西安三大榜书是陕西书坛的骄傲。我想三大榜书,不应专指吴三大的榜书,而应指吴三大、石宪章、茹桂三位先生。榜书在书法艺术领域里,不能与真、草、隶、篆、飞白等并列,只能与碑、帖来分品种。榜书用于建筑高处的牌匾上,古人论书谈到的很少。因为要和建筑物气势相称,要庄重、平稳、醒目,所以说以楷、隶为好,并未限制用篆及行草。因为汉字的笔画多少有差别,所以要求作艺术性的安排。西汉建都于长安之初,为宫殿题署的肖何,覃思数月方才下笔。肖何所题是什么样儿,已不得而知。但他费时数月的覃思,绝对不是在练笔,而应是在作精心的艺术构思。由此可见榜书之不易。原西安鼓楼有榜题“声闻于天”四字,声字16画,天字4画,而声字不臃肿,天字不萧散,因而为时人所称赞。又如旧时山海关题“天下第一关”,繁体关字至少11画,而且紧靠一字。如果一字笔画不粗,从下望去就显得纤弱;如果关字笔画过肥,又会模糊不清。此题虽然点画强直无锋,但却有雄浑庄穆之趣。所以当时人以为,不以此题便不足以显此关之雄伟。此二例可知榜书讲究安排为第一要旨,结构、笔法则是其次。又如江南一些名山、寺院,常见米芾所题“天下第一山”、“第一泉”,好像是从一处规模出来的,面目完全相同,因为多处可见,也就不为珍稀了。西安三大家的榜书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繁荣发展应运而生,赶上好时机,一时新奇,商家竟相仿效。一旦走红,声传渐广至各处,于是众口交誉,因而有“西安三大榜书”之称。但看三位先生的书法虽然各有分量、各有面孔,从形质看各有所长。从神情看又都嫌不足。特别是十多年来没有变化,也就免不了有眼满之感。吴三大先生书法的根基未深,用笔不老,随意扭捏,故伤大雅。石宪章先生书法出于老颜,因追求行笔的流利,提按处用笔飘忽,着力处又见重浊,终为脂滓所累而近俗。茹桂先生书法结构散架,虽有骨力而不注意裹束,故无韵致,在成行并列之时,似有碍手碍脚之嫌。三位先生虽然已成名成家,但都有不足垂范的遗憾。陕西书坛要以此为骄傲,恐怕是先输一着。

  西安三大榜书不足成为陕西书坛骄傲的原因,并不在出名的开始,主要在于出名之后。三家榜书不但布满西安街头,而且流传在外地,已取得的成就不可一笔抹煞。其所以日渐冷落的原因,应说是为名声所累,没有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因为没有刻意求变的思想,甚至把本不该出现的微瑕,当作个人创意的奇特风格坚持下来,时至今日,要变也难。原本堪为骄傲,终于成为失望。

  总之,对陕西书坛作面面观,可见陕西书坛还是人才济济,流派纷呈。要说流风时弊,我认为潜心致志于书法艺术的深沉者少,而急于成名成家的燥动张扬者多。在此状况下,若希冀挽救或防止滑坡,恐不得其时,若问谁主沉浮也会难得其人。

此文章刊登于

《新大陆》文学艺术双月刊2001年5月号 总第33期

嵏南书院简介

  嵏南书院是集展览策划、艺术品鉴、名家书画、编辑出版、玉器收藏、文玩赏石、崖柏木玩为一体的文化艺术交流场所,汇聚了多年来收藏之名家书画五千余幅,翡翠、和田玉三千余块,赏石、木雕二百余块,钱币、古籍等各类收藏综合约万余件。

  嵏南书院院长曹兵,陕西礼泉人,斋号怀竹居士、松风楼主。自幼喜好书画、收藏。2012年创办西北书画艺术网,2017年创办嵏南书院,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交流与传播。


我们传播的是一种文化

请您动动手指

分享出去

让更多的朋友接受这种文化

让更多的朋友拥有文化自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