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作家】吴明宗/华盖寺

 潇湘原创之家 2023-07-26 发布于湖南

华盖寺

作者:吴明宗

如今大多数长寿街人心里,只晓得金坪有个华盖峰,却不知道古镇历史上曾经有个华盖寺。

查阅历史资料,长寿街的华盖寺建于公元一七O八年,(清初期)是一个叫吴尊三(尊三公)的开明人士,捐田四十亩,在仁寿堂的隔壁(原来的印刷厂,现在的家和小区),建起了一个坐南朝北,气势恢宏,具有鲜明宗教建筑风格的寺院。

华盖寺不仅建造的豪华气派,宏伟壮观,而且其建筑规模在长寿街的六寺六庙,两宫两庵中独占鳌头。

想知道华盖寺的原貌,不妨跟随我穿越时空,去寺里看看。

顺着老街的石板路劈(笔直)街上,在庆和斋的铺侧右转,走进华盖寺小巷,冇几步就到了华盖寺。(小巷还在)我们走的是近路,也是小路。

看,一座古色古香的寺院(三百多年),被几棵枝叶茂密的古樟树揽在怀中,一派幽静,肃穆庄严。

拾级而上,来到了三门殿,殿前一对石狮子分立大门两侧,正门横篇上三个裱金大字“华盖寺”,金光闪闪,光彩夺目。

山门殿又称三门殿,即空门(中)无相门(东)无作门(西)象征三解脱。

室内空门两侧立着二王尊,哼哈二将,将军面目狰狞,手里各自拿着兵器,凶神恶煞,形象逼真。出了三门殿,来到了钟鼓楼。钟楼位于天王殿东侧,置有洪钟,钟下供奉地藏菩萨,道明为左胁侍,闵公为右胁侍。鼓楼位于天王殿西侧(晨钟暮鼓)配有大鼓,供有蓝神关羽,关平为左胁侍,周仓为右胁侍。

走进天王殿,正中供奉着身材魁梧,齐肩大耳,挺着一个大肚子的弥勒佛祖,老佛爷那乐呵呵的样子,把我弄迷糊了,似乎这个红尘世间,就是他给的,整天挂着一张笑眯眯的脸蛋。

两侧供奉着四大天王,盛气凌云,威风凛凛,庄严肃穆。佛祖的背后供奉着韦驮天王。转眼间,走进了大雄宝殿,它是华盖寺的正殿(大殿)。这里供奉着释迦牟尼三圣至尊,即释迦牟尼,左胁侍文殊菩萨,右胁侍普贤菩萨。大殿东西两侧供奉十八罗汉,我赶紧两手合掌,作揖行礼,伏下身子,拜了三拜。不拜不行哟,进了华盖寺,还没正儿八经向佛爷们施过礼哩。

行至后院,发现与仁寿堂一墙之隔(围墙)的古樟树周围设有僧堂(作息)厨库,浴室,西净(厕所),在古樟的东侧有块平整的地坪。

回过头来,看见在大雄宝殿的两侧设有僧众打坐修行的禅堂,住持(方丈)居住,说法与接客的方丈室,供奉佛教经典的藏经楼等。

殿的东侧设有法堂(讲经)。听老人讲,解放前曾办过私塾学堂,街上好多人在这里接受过启蒙教育。

转过东侧的墙角,一股淡淡的芳香扑鼻而来,抬头望去,围墙外一大片栀园,枝头上挂满了小白花,仿如深蓝的夜空,繁星点点,美极了。

时值中午,微风吹来,浓郁的花香弥漫着整个空间,沁人心田,令人陶醉。

华盖寺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寺,有历史就有故事。邻居老娭毑真干娘(九十岁)给我讲了一个华盖寺的故事。

上世纪抗战爆发后,为避战乱寺里从江西九江过来了几个僧人,其中有个五十多岁的僧人,中等身材,寡言少语,一副憨厚老实的样子,此人名叫觉远和尚,经常习武练功,身手敏捷,武术功底扎实,他的轻功更是了不得。

觉远和尚虽有一身好功夫,但从不显山露水,张扬摆弄,大多数时间都宅在寺内练功打座看寺文。他有两个时段在殿后的院子里练功,一是在拂晓时的晨曦中,二是在夜幕降临的暮色里,你看觉远师傅正在那里静心练习轻功。

只见他提气纵身一跃,就上了近丈余高的围墙之上。未作停留,轻轻一提,落地无声回到了地面。接着又是纵身一跃,上了古樟树东边一根碗口粗的树枝上,并随手摘了一根树枝轻松落了下来,好功夫,他刚在练习的是轻纵术。

那是一个深秋的傍晚,觉远师傅正在后院练功,突然院门吱呀一声被人推开,从外面疾步闯进一个身材高挑,体型偏瘦,留着小平头的年轻人。

年轻人来到觉远师傅前,立马双手合十,恭敬地站着,然后左膝着地,接着右膝跪下,双手合十,放在胸前,低头鞠躬,大声说“弟子松林拜见师父,诚心希望成为师父的弟子,愿虚心请教师父”。

天上掉下个“弟子”,觉远师父一脸懵逼,可拜倒在地的弟子又说“若师父不答应,徙儿将跪地不起”。

觉远师父见状,稍停片刻,准备伸出左手去扶松林,这时松林心中一阵窃喜,有戏了,连忙说“望师父不吝赐教,万幸之至”。

话音刚落,觉远师父又伸出了右手,双手轻轻扶起松林,见大功告成,松林连忙双手合十,恭敬地站了起来。

“师父大恩,徒儿永生不忘。”松林高兴地说,觉远师父说“随我去僧堂说话”说罢,前边引路。

坐定后,觉远师父开门见山说“松林也是习武之人,肯定是遇到什么为难事,才来贫僧这里的吧”。

松林心里一惊,师父果然是高人,触手之交,就知对方有“功”之身,厉害。

松林连忙鞠躬回话说“徒儿只是个手艺人,靠做些木匠活,养家糊口,大家都叫我松木匠,习武只是爱好而已,略知些雕虫小技,花拳绣腿,在师父面前讲武术,那是关公面前耍大刀,现(献)丑了,望师父恕过徒儿”。

松林接着说“这几天我在隔壁仁寿堂做木匠活,一次偶然的机会,从门缝里看见您在练功,留神观察,发现您的武功拳法,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令人眼花缭乱,您的轻功窜上纵下如飞菩落叶,平地行走,则步履轻疾,踏雪无痕,不扬微尘,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今天上苍赐我良机(院门冇关),促成我们师徒之缘,实乃三生有幸”。

松林心里确实有事,但此时却不能向师父言明,只能暂且放一放。

松木匠,全名叫罗松林,长寿街人,一个手艺人,会做木工活,还会舞枪弄棍,懂拳法晓套路,十八般武艺使出来有模有样。

前不久,松师傅挑着木匠担子去献冲的老街上做生意,茶余饭后和后生子扯谈聊天时,说到了拳脚功夫,讲武术那是爬进松师傅饭碗里了,对点上路来了劲,卵谈扯起做三弦叫,大话掀天。

谁知嘴巴惹事了,第二天晚上房东家里,来了十几个后生仔,缠着非要他教功夫不可,说罢,十几个年轻人施礼跪下就拜师父。

如此诚心诚意,弄得松师傅进退两难,只好勉强答应,岂料此事被当地的会武术的几个师傅知道了,放出狠话说“长寿街的师傅,越界跑来献钟带徒弟,这坏了规矩,想来这里教武术带徒弟,得先问问我们答应么”。

松师傅的徒弟只好托人去说情交涉,才变通为“除非松师傅硬有真功夫见较(展示),可另当别论”。

松师傅心知肚明,可谓真功夫,就是绝活。自己虽出道多年,武术界也小有名气,在长寿街带了些徒弟,那点本事,能有几斤几两,自己心里清楚,没有过硬的本领和绝活,绝不能仓促应战,丢了颜面是小事,误了献钟众弟子心愿是大事,这就是松师傅拜觉远为师的初衷。

时间在松林刻苦练功的汗水中流走,转眼已是初冬时节。

献钟那边派人来催松师傅了,问他什么时候去献钟把那事办了。

是该有个了结了,那晚练功结束后,松林随师父进了僧堂,喝茶休息时,松林鼓足勇气向师父道出了,献钟收徒风波的原委,并希望能得到师父的支持!

松林话音刚落,师父就说“你虽然是我的参师徒弟,但你练功很刻苦认真,进步很快,特别是轻功进步明显,这和你悟性强,基础好有关系,也说明你是一个执着认真的人,你的纵身术完全可以作为一种绝技来展示了”。

说罢觉远师父站了起来,呷了一口茶接着说“作为你的师父,我愿意陪你去把这件事处理好。

师父爽快答应,令松林信心大增,第二天就托人捎去口信,并约定后天去献钟。

二天后,觉远师徒俩人如期赴约,来到了献钟街上的钟氏祠堂,待双方人员到齐后,大家起立抱拳行了见面礼。

经见面沟通后,双方同意,通过个人武艺展示,作出定夺,双方在谁先出场的问题上,客套了一番,主随客便还是松师傅先登场展示。

出场时,觉远师父与松林耳语一番,松林不停地点头,接着步履轻疾来到祠堂的天井位置。只见松师傅抬头,提气轻身一跃,九天揽月,从天井的滴水檐边,取下二片瓦烁,回落地面,轻松如燕,惊得众人目瞪口呆,随后爆发出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这时从对方阵容中站立起一位年长者,抱拳行礼后说“中华武术是一家,松师傅武艺高强,确属高人,令我等折服,我们就没有必要班门弄斧了,恕我们先走一步,失陪”。说罢,一挥手带着一帮人忽忙离开了祠堂。

该出手时就出手,松木匠献钟祠堂一跃,不仅威慑献钟武术界,而且名扬整个上东乡,叫松木匠的声音消失了,取于代之的是那叫得十分亲热的松师傅称呼,名气大了叫法都变了,因为他是华盖寺觉远师父的唯一关门弟子。

几年后,红旗招展的时代来了,解放了,天亮了,革命浪潮席卷大地,摧枯拉朽般地冲击着一切旧的东西。松师傅投身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中,他成了河运队(采育场)的职工。由于工作忙,好久没去看师父,一天傍晚,他来到了华盖寺,寺里出奇的静,偌大一个寺院空无一人,行至后院一个摘菜的街坊告诉他,走了,都走了。

人去寺空,好生凄凉,栖身于古樟树上的鸟鸦那呱呱呱聒噪叫声,像是为华盖寺的萧瑟,凋零在啼哭,哀叹。

作者简介

吴明宗,笔名无名,平江长寿镇人,喜欢在文字里寻找快乐,偶尔涂鸦,以灿夕阳。

图片:作者提供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