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个重视营养的时代,大家的饮食观念都在提高,“不一定选自己最喜欢吃的”应该选择“对自己最有营养的”。挑剔就是保护自己健康。 豆类就被提到桌面,医生建议喝黄豆豆奶。陕西麟游一位人士推荐我多吃豆花泡馍,可是我在西安体育学院外大街上吃过豆花,认为它不好吃。有点变相的豆腐脑加豆浆的感觉,没有“菜”感。河南人大多都会做豆腐脑。在这些所有的豆类食物中,渭南市街道一直流行豆腐泡。豆腐泡特别适合中老年人,煎汤下感到身体暖和。另外有一个原因,原来渭南的时辰包子都很大又很新鲜,现在包子涨价成了一元五角,个头却很小了。大概好多包子店主认为自己应该是市级店的水平了。吃上几个包子,就顶不了饥饿,所以豆腐泡合理的价格更让人趋之若鹜。老百姓看重的是实惠。 渭南豆腐泡有几家老店,不像包子店那么多。就看店里设施的古老,就知道谁的是传统的豆腐泡。 刚吃豆腐泡,店主进了门就问,要泡馍的还是外加饼的,这两种我还区分不了。店主解释: 有的人喜欢白饼泡在碗里,就像水盆羊肉那种风格。然后浇上热汤,和那些用大平勺舀出的热汁。有的人喜欢直接舀热汁。欢快的豆腐就像泡泡油糕一样膨大,但却很实在。两种吃法,在调好后都会加上油辣子、辣子油,特别制的香椿,撒在上边,里边又有其它秘制原料。看起来特别有气质,鼓鼓囊囊,软硬搭配,但却很充饥。在清晨的热汤里鼓起了一天的生活信心。 豆腐泡,小孩子也爱吃。尤其是不费牙。滋润内心。吃完后,我发现泡馍版的用饼占了碗里的容积。还想要一些汤,店主人慷慨的答应随便取。随和的生意就注定外边许多小凳子不够用。坐在店外,看着南来北往的人,有市井感。看起来这种热特别适合于清晨。 渭南的豆腐泡制作要用两个锅。要在大瓷碗里才显关中汉子的分量。就像渭南人吃面的大碗,讲究端起碗来盖住了孩子的大脸。香椿一定要东西塬上长得没有化学污染的特制料。用一个小碗来配套汤,这就是豆腐泡的吃好了冲一下,培育一个温润的胃。 网上的豆腐泡都是油炸豆腐。我真为他们感到可笑。所以,写下这篇小文,让大家也看看渭南名吃——豆腐泡的魅力。(有时大荔有豆腐菜,外地有菜豆腐。简直让人觉得玩文字的菜名让人不亲切)吃了豆腐泡,顺便逛逛乐天大街,你就明白渭南人的确是会吃的。然后,乐天也是一种生活。“吃饱了,喝涨了。就和地主一样了”! 作者简介: 王成,渭南市著名英语教师。大荔县作家协会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