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时期赵国流通的货币以布币为主

 李平东方明珠 2023-07-26 发布于上海

xuefengmeiliang

战国时期赵国流通的货币以布币为主,兼有刀币和圜钱,主要流通的布币的两种形式!即:尖足布和方足布,兼有类圆足布,类方足布,圆足布和三孔布!

战国时期赵国流通的货币以布币为主

先了解一下尖足布,类圆足布和类方足布;尖足布是由耸肩尖足空首布演变而来的,因足部呈尖状而得名!是战国时期赵国铸形的青铜布币,铸行时间略晚于桥足布,应是公元前386年赵王迁都邯郸后铸造流行的!此钱币为还都临淄时所铸造,堪称我国最早的纪念货币。其铸额不大,出土极少,是齐刀币中最为珍贵的一种。

战国时期赵国流通的货币以布币为主

主要特征是平首、耸肩、尖足、平档【少数档近似弧形】周有廓线;正面首部有两条竖线,钱文分列两侧,背面首部为一条竖线,腹部有两条竖线,两线之间有记数文字;尖足布分为两种类别,大型尖足布和小型尖足布,大型尖足布为早期铸造,多为耸肩,保留着耸肩尖足空首布的更多特征,通长8厘米,宽4厘米,重10克左右,相当于一釿;

战国时期赵国流通的货币以布币为主

小型尖足布的铸行时间较晚,有的耸肩明显,有的耸肩不明显,通长5厘米,宽2.8厘米,重6克左右,相当于半釿。战国初期赵国仅铸有大型尖足布,后来参考了魏国布币的大小两等以后,开始铸造价值只有一半的小型尖足布,这一类小布几乎都在地名后加铸一个半字,以表示其折合大布的一半和大布同时并行,不同的面值也更加利于市场的流通,

战国时期赵国流通的货币以布币为主

到了战国中后期赵国逐步降低了铜钱的重量,彻底废弃的大型尖足布,只铸造小型尖足布,布币表面上也就不再标注面值,只标注地名,大型尖足布无论是数量上还是版式,都明显少于小型尖足布,尖足布的面文均为地名,见有50多种背多有记数文字。

战国时期赵国流通的货币以布币为主

大型尖足布目前已发现的钱面文字有甘丹,大阴,兹氏,晋阳,邪山,蔺,榆即,虑傂,阳曲等九种;大布中除甘丹以外皆稀见,其终榆即,虑傂,阳曲三种为先秦钱币中稀世珍品,目前精品的甘丹市价1万以上,而榆即因存世发现仅仅数枚自己极高,小型尖足布目前已发现40多种;

战国时期赵国流通的货币以布币为主

其市价因钱面文字的不同有很大差别,其中自是兹氏半,邪山,大阴,蔺,平周,平州,武平,武安,晋阳等9种为常见品种,迄今为止发现的尖足布并不多,而初期的大布就更少见了。尖足布以其造型优美,数量少,曾被列为世界古币行业中较为珍贵的钱币,时过境迁曾经见证了赵国雄起与衰落的尖足布,目前几千元就能拥有一枚不错的尖足布,而稀有的版别则需要数万,战国晚期赵国还铸行了类方足布和类圆足布,

战国时期赵国流通的货币以布币为主

是小型尖足布流行到晋中后,尖足布受到其影响所产生之器型,它们和小尖足部非常相像,包括钱体的厚薄重量,制作和纹饰特征,但是它们的肩和足又不如尖足布那么锐利。

战国时期赵国流通的货币以布币为主

类圆足布和类方足布均为小布,未见大币,一般通长5厘米,面宽2.7厘米,重5克左右,类圆足布和类方足布的出土地点多在山西太原以北的原平,代县一带,两种目前发现钱币地名各约10多种,赵国战国七雄之一,

战国时期赵国流通的货币以布币为主

国君为赢姓赵氏,原为赵侯,公元前325年称赵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封赵烈侯,赵籍为诸侯立国,赵国几经迁都国都始在晋阳,

战国时期赵国流通的货币以布币为主

公元前425年迁中牟,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到邯郸,在邯郸定都长达一个半世纪,赵国强兵盛其军力为东方六国之首,抵抗秦近百余年,两者互有胜负,期间能臣,健将,义士,名儒相约辈出,公园前222年灭于秦国,公元前208年赵歇重建赵国,定都信都,数年后为汉将韩信所灭。

战国时期赵国流通的货币以布币为主

附‬: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数字货币的研发正在稳步推进。由国家背书的数字货币DC/EP将先行于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以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据报道,试点地区苏州,一些人的部分工资就将以数字货币的形式发放,而雄安新区则会优先在餐饮、零售企业中首先进行试点。数字货币的流通将会优先在对于互联网使用较为熟悉的年轻人中进行,中短期来看纸币依然会存在,不能一次性消失。

战国时期赵国流通的货币以布币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