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女性会发生激素源性脱发?

 Simbab 2023-07-26 发布于北京

关于题主的问题,首先给一个结论,雄性激素源性脱发在男性、女性身上均可发生,其发病率尚无精确统计。青年女性早秃病例难寻,但是随着年龄增大,女性发生雄性激素源性脱发却并不少见。


“高额”、“谢顶”的突发形式极少见于女性的事实,使人们长期设想,性激素或许与秃发的发生有关,对此,医学家早就做了观察并论断。公元前400多年,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在他经典著作中有过一条医学格言“无睾症即使在患痛风时亦没有秃头现象”。


看了上面的格言很多女性朋友一定感到更困惑了,对啊,没错啊,你看,医学之父都那么说了。我是个女性,怎么会产生雄性激素源性?怎么可能患上的雄性激素源性脱发?



实际上,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都会产生雄性激素。雄性激素作为固醇类化合物,男性主要来自睾丸,少量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女性主要有肾上腺皮质合成,卵巢也分泌少量。

================================================================


前方高能,专业术语,若无兴趣,直接略过即可

---------------------------------------------------------------------------------------------------------------------

体内雄激素乃由胆固醇合成孕烯醇酮,再由各种酶的作用转变为脱氢表雄酮(DHDA)和雄烯二酮,最后形成睾酮。在血清中,睾酮(总睾酮)是以游离的和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相结合的两种形式存在,后者无生物活性。正常生理状态下,雄激素对头发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女性,体内的雄性激素会多呢?雄性激素是如何导致脱发的呢?


国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职业妇女血液中所含的雄性激素,常常比家庭妇女多。正如险情会使人体内充满肾上腺素一样,竞争性的职业压力也会使人体血液中的雄性激素增加,这种雄性激素增加与情绪激动、精神压力有关,而雄性激素太多,会引起女性发生整个头发变稀的雄激素源性脱发。


精神压力会影响到毛囊、肌肉、神经和皮肤,使向毛囊输送给养的微毛细血管发生收缩,这样就限制了抵达头发的氧和营养物的数量,在长期持续不断的精神压力下,立毛肌的收缩及供应氧和营养物的血管的收缩将会引起脱发。精神压力也会影响皮脂腺,使皮脂腺增加油脂分泌。

更年期女性激素平衡发生紊乱,毛囊接收着来自激素混乱而致相互矛盾的信号。许多女性随着卵巢功能的逐渐停止,激素平衡暂时转为雄激素较多,而引起一种类似男性型秃发的头发脱落;更年期越短,脱发越快。比如说,更年期在两三年内结束,会发现脱发较快,而更年期持续10年或更长,则脱发的进程将会比较缓慢。

==================================================================

最后一个问题,女性雄性激素源性脱发病症是怎样的。

女性成年期,都要经历一种普遍的、分布均匀的头发悄悄变得稀疏的过程,这是自然现象,不必值得惊慌。但是,女性过多的脱发则是不正常的,必须认真对待。

  1. 女性早秃比男性出现晚、发展慢、症状轻,表现为头发稀疏,尤其是在头顶部,毛发短而色淡。Ⅰ型早秃常出现在40岁以后,Ⅱ早秃在50多岁绝经期后的女性多见。

  2. 女性雄性激素源性脱发伴有皮脂溢出,头皮屑多的病例并不少见,也有25%的患者发生在40岁以前,也可在青春期后就出现。

3.女性早秃有时可表现为一种缓慢发展的弥漫性脱发。这种弥漫性脱发表现为前发际线相对正常,可稍微后退些,并由数量不等、细而短的头发,头顶部毛发明显稀疏变薄,将头发推向一侧,然而枕部并无脱发。这种弥漫性的头发稀疏。变薄,与前发际正常的额角形成鲜明的对比。女性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有时可在数月内变得非常严重,头发变软,毛干变细,并失去光泽,头皮受累区变薄,除瘙痒之外还可出现灼热、触痛等症状。

========================================================================

出现了上述症状,大家就要及时去医院就医,不能不重视,避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看完上面的回答不点赞的



最后,祝大家周末愉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