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杂忆/祠堂祭祖

 新用户9566a9GM 2023-07-26 发布于湖北

    童年的往事我已经记不太多,但到廖家祠堂祭祖一事记得很清楚。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父亲带我到北明湖去参加家族的清明集会。那天起得很早,草叶上沾满露水珠,一路上露水珠将裤脚全给打湿了。后来我索性卷起裤脚,从路边拾来一根棍子,一边打着露水珠一边蹦蹦跳跳地走着路,差不多走了两个多钟头的小路,在父亲的不断鼓励下,终于走到了白堰堤。
    廖家祠堂就在白堰堤岗上,是一栋坐北朝南的砖混结构大瓦房,四周只有几棵大树,看起来修建的时间不长。在堂屋里的中柱与房屋内横梁交接处,清晰可见几种上梁时挂的彩色布条。进门就是一个大厅,两边有厢房,后面是个天井。两边全是一片白色的山墙,山墙很高,高得超过了屋脊,高得连瓦都看不到。整个祠堂地势较高,是在水田的基础上回填后建成的,四周水田环绕祠堂。前面有块开阔平地,专供人们前来拜祖的。走进堂屋正门有个祭祖香案,设有供神的贡品,前面摆放着一个很大的熟猪头,堂屋内香火缭绕。香案的上方竖着块牌位,写的《天地君亲师》5个大字。大门口挂着一幅幅对联,这是我联想起参观“鲁迅故里”时贴在房门前的一幅对联:“惜时惜衣不但惜才尤惜福,求名求利只须求己不求人。”这些“忠”“孝”“礼”“义”的祖训其实就是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后辈怎样做人。那次来的人很多,我在人群中窜来窜去,父亲怕我走失,一把将我抱起直奔祠堂大门,哪晓得进门后,给老祖宗跪拜还要排很长的队。好不容易轮到我磕头了,虽然人小,但是还是记得当时我抱着虔诚心态磕头不止。父亲上来提起我就往外走,还没等我弄明白是咋回事儿,我已经被抱到祠堂外面了。外面摆设了20多张桌子,一大批人在帮忙,父亲领我去吃食堂的流水席。吃完后,听见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只见20多个年轻人挥舞着两条巨龙上下翻腾,一条在祠堂外面腾云驾雾,一条在较宽的大马路上翻滚盘旋,威风壮观。还有舞狮的、踩高跷的、玩蚌壳精的,五花八门,围观的人群把路堵得水泄不通。我父亲怕我跟不上看不见,就让我骑在他的脖子上看,这下我不用走路,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开心极了。祠堂给每人发两个发饼,后来全让我不知不觉地吃光了。作为小孩子,由于当时玩得开心,吃得尽兴,所以我至今记忆犹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