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深厥亦深,伏热而恶寒 | 王孟英医案

 熙越 2023-07-26 发布于上海

在前两天的《对“万字长文”几点展开》中,提及恶寒的机理,有一个是因热郁于内,而热深厥亦深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刚好昨天翻到一则王孟英的相关医案,非常精彩,将医者的卓见、定力、功夫,一展无遗。让我们来领略下~

一男子患感,初起即四肢厥逆,脉伏恶寒,发热头痛,左为甚,惟口渴。前医予以葱豉汤二帖。热虽退,脉仍伏,四肢冷过肘膝,大解频行,人皆疑为虚寒。

这段交代了孟英接手之前的情况,文字不多,但信息量很大。

厥逆恶寒,以为是表寒,予以葱豉汤解表。最须玩味的是这里的“热退”,是解表后的退热么?

从脉仍伏,四肢冷过膝肘,更添热迫下利,大便频行来看,本来稍有向外透发的热势,因误用热药而得以加重,热郁更甚而气机愈闭。此“热退”为热向里迫进,而完全不再向外透散。

孟英说此证看起来像阴厥,但是渴饮溲赤,即表明了真实的病机,不能因为厥逆恶寒便认定为寒。

《该下不下,仅用清散》篇中,我提到王孟英认为寒热之辨关键在于二便。本案小便色赤,加上渴饮,孟英断定是热厥。

径投凉解,热果复发,而肢冷脉伏如故。幸病者坚信,服药不疑。至第七日,大便泻出红水,溺则管痛,呕恶烦躁,彻夜不瞑,人更危之。

既然是热,那就用凉解,虽未明列,可以想见是清气凉卫之药,如生石膏银花等。服用后果然重新发热,因热势稍清,气方能有外透之机。

难得病人信赖孟英,继续服药。凉解药服到第七天,郁热终于得见天日。大便泻血,小便涩痛,无形之热随二便透泄而出。随着热势的外透,正邪开始有了像样的争战,呕恶烦躁,彻夜不瞑。

但看客们不明白其中的奥妙,都以为病人快不行了。

孟英说热邪既已下行,可望转机。以白头翁汤加银花、通草、黄芩、白芍、竹茹、滑石、知母、石斛、栀子、楝实、羚羊角之类。

王孟英很有意思,在《透转营血之热1》的医案中,也是大家都认为病人要死了,他来了句,这是能活了。这里又如法炮制。

热厥最怕郁热不能外透,深郁于里,耗尽气血阴阳,燃尽五脏六腑,最终内闭外脱而亡。现在热已通过二便外泄,说明病势已转。

既然热从下出,那么就用凉血解毒的白头翁汤,再加诸多凉解药,继续向外透热。

投三日,红水始止,四肢渐和,颇有昏瞀谵语,用王氏犀角地黄汤一剂。四肢热而脉显滑数,苔转灰黄,大渴遗溺,病人自述如卧烘箱上。

热势下泄稍停,随着郁热的外透,四肢从厥逆到回温。热势暴出,气营两燔,神昏谵语。孟英这里先用王晋三版的犀角地黄汤,即犀角、生地、连翘、甘草,清营凉卫,透转营热。

经过这么一番操作后,热势得以继续外透,四肢从回温进而发热,脉从深伏到滑利应指,数象显露。

同时,苔色外显,转灰黄。推而可知,初起无苔或少苔,因气不外达,自然不能上承于舌面而形成舌苔。如今气机开始展布,苔亦呈现出来

大渴,气分热盛;遗溺,热迫溲出。病人全身火势燔然,如同躺在烘箱上面。可见其热势之猛,亦可明了之前热厥之甚。

于昨方加入元参、银花、竹叶、生石膏、知母、贝母、栀子、石斛。服一剂,夜间即安寐,而苔转黑燥,于昨方复加花粉。服一剂,热退而头面汗多。

再加清气凉卫药,与前方一起,全面覆盖了营血-气-卫的透热。知母、石斛、生地,同时兼顾了阴分,因气达热透的过程中,必然消耗阴液

神清躁平,得以安睡,舌苔却转为黑燥,其背后的机理与《该下不下,仅用清散》中舌苔从白滑转为黄燥,是一致的。即随着气机的透达,热势暴出,蒸腾阴液,气阴一时之间失衡

孟英见此立即再加天花粉,助阴,以滋散热汗出之源。果然服后汗出热退。

这是热势第二轮的外达,从卫表汗解,上一轮是便血和溺痛,从二便泄热。

懒言倦寐,小溲欲解不通。诸戚友以为危,病家惶惶不安。孟英却说,此证幸初起即予诊视,得尽力以为死里求生之举,非比他人之病,皆因误治致危。今生机已得,不过邪去真阴未复,但当恪守予法,自然水到渠成。

懒言倦寐,是正气奋力除邪之后的疲倦,邪退正虚,静待恢复即可。

小便不通,孟英解释了,是真阴未复。整个散热的过程,消耗大量阴液,如今已无可下之溲。唯有生津养阴,等其水到渠成

服西洋参、生地、苁蓉、麦冬、楝实、白芍、知母、石斛。一剂溺行索粥;再服而黑苔退;三服而神清音朗,舌润津回。

除了楝实清余热外,其余专事养阴,西洋参气阴双补。服用一剂后,小便通,思食,气阴已回;再服黑苔退,气阴平衡;三服神清音朗,舌润津回,气阴得充。

唯有韧痰不能吐,左偏头微痛。于原方加二至、桑叶、菊花、贝母、牡蛎。又复五剂,得解硬矢一次,各患始安,眠食渐适而瘳。

气分尚遗有形之邪未除,内部受阻升降未复,气不得顺降。养阴之余,兼化痰热,潜降风阳。最后,余邪得从大便而解,至此而愈。

这是第三轮的热势外达,热与有形之邪的互结,通过大便排出。

回顾整个医案,透热转气,贯穿始终。王孟英自始至终,胸有丘壑,不慌不忙,谨守治则,力挽狂澜。功夫就是他的底气。

说回《对“万字长文”的回应》中提到的恶寒机理,未接触医理的人。往往容易局限于1.1中包含的阳气不足,或2.2.2中包含的寒凝,而看不到其它的因素。这也是为何有些人轻易听信某阳派的论点而滥服附子的原因。

1、不够敷布(气血阴阳不足,以致于卫气乏源)

2、不让敷布

2.1、自外阻遏(风寒暑湿等)

2.2、自内阻遏

2.2.1、无形之热

2.2.2、有形之滞

事实上,正如我在《可怕的人造温病》一文中所说,越来越怕冷,是误服附子后的一个常见症状。如果有人告诉你,这是在排寒湿,这是觉知恢复,那么这个人正在不用刀取你的命,切记!

服用附子之后的愈发恶寒,主要是出于两个病机,一是消耗气血阴阳,由于卫气乏源而怕冷;二是极盛的热势郁遏于里,即2.2.1,从而热深厥深。

《人造温病》中我举例徐灵胎和赵绍琴对于误服附子的相关救逆医案,现在还可以再加上王孟英的本则医案。虽然本案并不是针对附子后遗症,但其热深厥深的病机是一致的。

我曾与友人聊过,长期大量误服附子的人,极其悲惨,因为即便他本人意识到了危害,实际上找不到有能力给他妥善“解毒”的人。因为这个透热的过程,极为棘手极为复杂极为多变。服用愈久,难度愈大,你去哪里找来王孟英这样水平的人?!

耗尽一生之气血阴阳,只为一个莫须有的理由,就如同“皇帝的新衣”,花费价值连城的代价,只因为有人告诉你,这是天下最华贵的衣服。听不得真话,之后,听不到真话。只不过,皇帝损失的是金钱和名声,而滥用所谓抚阳药,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