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赴一场名人大家之约

 新用户1275MN3I 2023-07-26 发布于广东

昨天是周六,阳光灿烂,炎炎夏日,适宜宅。

然而在下午,还是外出啦,去参加此前已报名成功的活动——

“蔡澜四部曲”读者见面会。

这可是我首次参加作者与读者的见面会。没什么经验,也没什么准备。提前到达后,在书店现场买了“蔡澜四部曲”中的两本。

现场座无虚席,场外还有不少人站着。整场活动以蔡澜先生回答读者的提问为主。

入场较晚,座位靠后,加上摄像机的阻挡,坐着的我基本上看不清蔡澜先生的全貌。因而在活动过程中,我是心情平静地坐着倾听,偶尔拿手机把蔡澜先生的精彩回答记录下来,缺乏了一些首次参加这类活动该有的激动与兴奋。

直到最后的签售环节,读者轮流排队把书给蔡澜先生签名。我跟着队伍移动,离坐在签名桌前的蔡澜先生越来越近了,可以看到他微笑着与读者们合影。我突然发现自己内心有点小紧张——终于有了见到“名人大家真面目”该有的心情。

主办方的团队很专业,工作人员分工到位。有人提示读者做好准备,提前把书翻到签名页;有人在旁边递书给蔡澜先生;有人在前面帮读者拍照;有人收好已签名的书给回读者。

在这样的高效配合下,轮到我时,签名过程快得我有点反应不过来。当拿回书和手机后,还有点懵,估计是一副茫然四顾的傻样。

然后赶紧翻看签名,翻看手机。虽然提前把手机给了工作人员帮我拍照,但是也只给我拍到了一张。估计这和我的没经验有关,过程中顾着向蔡澜先生说明要写的名字导致没时间拍照(应该提前用张纸把想蔡澜先生写的东西写下来)。

不过也没关系,仅有一张愈发显得珍贵啦。

蔡澜先生很有亲和力,现场想提问的读者争先恐后,他多次笑着说人人有份。后来因为时间关系,主持人说只有最后两次提问机会,但是蔡澜先生让举手的人保持不动,亲自数了举手的人数是12人,说这些人的问题都回答完(最后还加多了一个,即满足了13个人的提问心愿)。

这倒符合他在新浪微博上也会时常回答网友提问的做法。

说来惭愧,因为对蔡澜先生的作品以及事迹都算不上很了解,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想问他,只是在现场做个默默的观众。不过有把蔡澜先生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记录下来。

现在很多食物都是做成火锅的吃法,蔡澜先生觉得年轻人喜欢吃火锅可以去吃,但是也要让年轻人有其他选择。当想吃某样食物的传统做法时,也要有得选择可以去吃。

对于食物,谁都可以写自己的感想,但是如果要批评就要有点东西。蔡澜先生说自己不是很会吃,而是会比较,把比较的结果写下来。

有读者对于自己不同类型的文章受欢迎程度不同感到迷惑,蔡澜先生说,写文可以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讨好自己,一个是讨好别人,你自己决定。

现在的年轻人承受着高房价的压力,蔡澜先生觉得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活法,他相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没有什么活不下去的,现在是高房价,以前还有政治迫害呢。

有位当医生的读者问蔡澜先生对于吃一些科学上对身体不好的食物的看法,蔡澜先生觉得,健康有两种,一种是身体上的健康,不过想吃一些食物又吃不到会很忧郁;一种是精神上的健康,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精神上就很愉快,身体会生出一种激素,可以对抗毛病。

有读者说希望看到蔡澜先生写作到一百多岁,他说如果不继续写作,这个作家就死掉了,会一直写。

有人问到蔡澜先生对“香江四大才子”的看法,他一如既然地表示不喜欢这个称呼,不过有对其他三位朋友都作出评价。其中说到倪匡先生教会了他很多东西。还笑称倪匡先生根本不是人,“他是外星人,根本不是人”。还举了个例子说倪匡先生教会他花钱,如果钱能买来开心,可以尽管花。

怎么成为更好的自己,蔡澜先生说有一类“但是人”,凡事都会说个但是。他认为不要再“但是”了,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改变自己从“不但是”开始。

蔡澜先生曾说过有个愿望是开个“青楼”(古代那种汇聚才女与文人雅士的青楼),读者请他说说做“青楼头牌”所需要具备的三个特质。他说个性开朗很重要;还要博学,看书多,不要什么问题都答不上;另外就是温柔一点。

偶尔去参加一些活动感觉还不错,不说对自身有什么提高,起码去感受一下氛围。同时看到周末的书店是很多人的,好学的人很多啊。

2018年05月27日星期日

春莲秋柳
一些记录,洒在来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