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心——成功背后的巨大陷阱

 聂小毛儿 2023-07-26 发布于黑龙江

“蓝色字”


大家好,我是毛毛

我们很喜欢追剧,从上帝视角看到主角没有看到的巨大秘密,跟随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感觉有种操纵感。

但如果真的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主角的情景,我们却更多的是束手无策,因为没法预料到接下来的剧情发展。

没错,这种“上帝视角”,在通俗意义上来讲,就是“野心”

老话常说,年轻人要有野心,才能闯出一番事业。于是乎,我们把马云、马化腾、王健林……等等各个行业的领头人的照片贴在床头,每天看一眼,向往着自己成为那样的人物。

事实是,这种热血的情绪,会在发现自己毫无跨越式进步的时候,戛然而止。

字节跳动原CEO张一鸣说:“保持平常心才能做出非常之事”

大多时候,人在没有偏执或者杂念的情况下,都能够有很好的判断,有个说法是“本自具足”通俗一点讲就是:自己内在什么都不缺,所以不必过多计较外在世界的得失。

《活法》中也讲过:

我们应该用平常心来看待事物,即使这么做看起来对我们个人有所不利。

如果发现做错了,便该勇敢承认错误。只有用无私的眼光来看待事情,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但是,如果我们首先不抛开自大的天性,双眼将会被欲望的云雾所蒙蔽,从而导致一味追求快乐与奢华,而真理还是难以明了于胸。

然而,看到真理还是不够,拥抱真理要有飞蛾扑火的勇气。假如我们能以平常心来看待事物,愿意牺牲自我,就没有无法克服的难题。

如果举个最通俗易懂的例子,就是在生活里,我们站着找东西的时候,往往找不到,因为既然不好找的东西,一定不都在面上,而当我们俯身去找的时候,会在犄角旮旯找到那样东西。

平常心,讲究的就是——“俯身看”这个过程。

野心追求的过于高尚,想着“我一定要闯出一番事业来!”,但抬头看不注意脚下,很可能掉到万丈深渊之下而不自知。

平常心在百科里的定义是:在一切环境和一切行为中,保持无差别不偏执(unbiased)。

在现代心理学也有一些解释,大意是说尽力而为,顺其自然,从容淡定。

老人常讲,戒骄戒躁,这其中,正是告诉我们要保持平常心去做任何事情。

但野心真的什么用都没有吗?

当然不是,如果你不抬头看看前方,你怎么有前进的想法呢?如果聚光灯只在脚下,你是看不清前面的路的。

做事前,先用野心定下个宏远的目标;接着用平常心接纳每一个“微小”的进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的诞生也需要40周的孕育。你急什么呢?

“内卷”——咸鱼翻身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在当代还有价值吗

哈佛人凌晨四点半也在睡觉

被勤学苦练毁了的大脑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我就知道你“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