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3野心倘若肯下降为平常心,同时也就上升成了慧心

 赫一的书馆 2017-02-07



各位慈怀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阅读和思考“生活态度”,来聊聊“不占有”和“平常心”。


不占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似乎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某种获取占有。人们往往习惯于得到,不习惯失去。无论是爱情、配偶、孩子,还是财产、名誉、地位、事业成功,社会认可,我们都希望得到。


然而,事实当然是有得有失,而且我们感受更敏感的是失去,从而不免感到委屈、抱怨不公、陷入许多烦恼和痛苦之中。


说到“不占有”,就想起林语堂所著的《京华烟云》第一章里的一个情节:因为怕义和团和八国联军即将进入北京城,木兰一家准备逃离家园,将值钱的古玩埋起来。


木兰问父亲:“为什么昨儿晚上您说所有那些古玩都是些分文不值的废物呢?”

“你若把那些东西看做废物,那就是废物。”父亲这话对木兰是太深奥,太难懂了。


她问父亲:“若有人找到那些东西,都掘出来怎么办?”父亲说:“听着,孩子。要知道,物各有主。在过去三千年里,那些周朝的铜器有过几百个主人了呢。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永远占有一件物品。拿现在说,我是主人。一百年之后,又轮到谁是主人呢?”木兰觉得很难过。后来父亲又说:“若不是命定的主人掘起来那些宝物,他只能得到几缸水而已。”


木兰父亲对“不占有”的理解是多么通透。


福气不是自外而来的,而是自内而生的。一个人若享真正的福气,或是人世间各式各样儿的福气,必须有享福的德性,才能持盈保泰。在有福的人面前,一缸清水会变成雪白的银子;在不该享福的人面前,一缸银子也会变成一缸清水。——《京华烟云》


我们总是以为,已经到手的东西便是自己的,一旦失去就觉得蒙受了损失。其实,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只是暂时过个手,没有一样东西能真正占有。得到的东西,都会失去,人到死时要交出一切。


所以,我们必须面对失去,对失去习以为常。若对失去感到痛苦,只是因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只有不在乎,不看重得失,得失坦然,宠辱不惊,那就一点也伤不到你。


另一方面,对于一颗有接受力的心灵来说,没有一样东西会真正失去。不如我们抱有一种不占有的心态,去做自己爱好的事情,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无论结果如何坦然接受。


不但是对待财物、金钱、名誉,也包括对待自己的配偶、孩子,都以一种不占有的态度,做好自己位置该做好的事情,得到自己心灵的安宁。这也就是一颗平常心。




平常心


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支配不了的,比如运气和机会,舆论和毁誉,乃至事情的结果。既然如此,那就不去管它们,顺其自然吧,不必去操那个心。


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可以支配的,比如兴趣和志向,处世和做人,那就在这些方面好好努力,至于努力的结果是什么,也不是你能控制的,也顺其自然吧。


但是,尽管以顺其自然的心态,我们还是不妨去追求最好——最好的生活,最好的职业,最好的婚姻,最好的友谊,等等。然而是否得到最好,取决于诸多因素,努力追求只是因素之一,不是光靠努力就能取得成功。


因此,如果我们尽了力,结果得到的不是最好,而是次好、次次好,甚至不好,我们也应该坦然接受。人生本来就是有缺憾的。如果我们不肯妥协,就是和自己过不去,说的严重一点,其实是一种愚痴,对人生的无知。


非常重要一点:一个人的实力未必表现在功名利禄上的成果,真正有实力的人还表现在支配自己的人生走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在乎外界的评价,这才是内心强大的人。


在日常生活,以及和共读书友交流中,几个比较典型的说法是:


  • 按自己的真性情生活,会被人背后指指点点,在社会中寸步难行;

  • 真性情、简单、平常心、说起来对,但做不到啊。生活所逼,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 .......环境、社会所致.......


我想说的是,别人的评价,社会环境的问题,都不是自己能所左右的,如果我们把自己的问题,推给别人和环境,其实是给自己找了一个逃避的借口。


对自己不能支配的事情,耿耿于怀;对自己能支配的事情,却放弃追求,放任自我心理上的懒惰。如此给自己留下的,除了抱怨,烦恼和痛苦,实在可伶和可悲。


当我们能够尽自己所能去追求美好,去追求自己内心喜欢的事情;同时又能接纳人生的缺憾和无奈。当我们既能以积极的心态去活出真性情,同时又对无能为力的事情学会无所谓,坦然于无奈,无奈就成了一种境界。尽人事,听天命的境界。


野心倘若肯下降为平常心,同时也就上升成了慧心。—— 周国平


欢迎参加书友们在本文后留言讨论,也欢迎在慈怀共读群内交流分享。




昨日话题

 周国平老师在《人生哲思录》开篇第一句就是:“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 在他看来,所谓成功是指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做好,其前提是首先要有自己真正的爱好,即自己的真性情。 你觉得应该用何种生活态度面对人生呢?


书友精彩回答


书友@蕾蕾:所谓喜欢与不喜欢应该是个变量而不是静止不变的。所以应该是以现实生活所需而定,其中兼顾精神需要,然后实现现实与精神的统一......我认为人的所有选择在其潜意识里都力求做到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所为,所以往往自己当下的选择都是最好的选择,当你不不得不如此选择时,你只有让自己的精神面对现实!选择去接受现实以此调整心态让自己身心合一的坦然的走在现实的大路上.....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修练....也是存在即是合理。


书友@微雨飞燕:?感谢道路积水塞车在路上。不然连辩论的兴致都会被工作腰斩。说几点看法吧:1、不管出世入世,人活着想避世总归不现实。佛教也说转世成人是最高的修行,并视对社会负责为积徳;儒家当然讲出将入相,治世救国,所谓立德、立功、立言;道教的超脫未尝不是一种手段,只为入世的目的卖个好价钱。说是投机也不为过。2、基于以上判断,我总是觉得阅读更多应该是一种平衡内心的手段,而不是指导生活的方法论。3、那些宣称活在自己价值观里的人基本不是在自欺就是在欺人。能够表达出来的成功经验都是经过美化的完美言论,而现实总是不完美的。想依样成功无异与虎谋皮。4、虽然人总是趋利避害,更多时候却是别无选择。真正阅读的力量不止于选择和放弃,而是更懂得努力和坚持。岂是一句简单了事啊。


书友@骉犇鱻:提醒一下各位书友,读《人生哲思录》,活出真性情,有两个最基本的前提,那就是第一,必须保持你活着,为了活着,你只能遵循自然的基本法则;第二,你必须活得有尊严,尊严是你的生活质量与周围人比较得出来的。大家仔细思考一下上述两点,你认为达到了,才有资格探讨、学习《人生哲思录》,才有资格去追求真性情的生活。再看看周国平,余秋雨等等,他们自己的生活是不是能达到真性情?是不是把内在的精神价值看得很重?是不是把外在的功利看得很淡?


书友@权益:要活出自我,在人生路上要放弃很多诱惑,比如金钱、名利,还有贪婪,把握好每次舍和得,才能活出真性情,其实人生一场自我挑战的过程。


书友@死神医生:通常很多人都不愿遵守某种戒律,认为这种戒律束缚了自己的自由和行为,但那些有非凡成就的人也必是遵守了某种戒律才走到了事业的顶峰。


书友@无尘:读周国平老师的真性情,我想到了方励,做自己喜欢的事,本身就是快乐的,不管成功或失败,自己已经快乐了!成功只是把喜欢的事做好意外的收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怎么平衡做“喜欢的事”和“不得不做的事”,对于这点我的体会是在“不得不做的事”中寻找价值,既我做的事能为别人带来什么!别人会因为我的付出得带什么!这样,在做“不得不做的事”时心里更容易接受和认同。


书友@云中漫步:周国平老师讲的“真性情”—简单、不占有等,可以理解为“既要顺应这个社会的需求,但不必执着。一旦过于执著,难免为之所牵制和桎梏,身心俱疲,还谈何真性情?!所以,让我们保持初心,回复到一种简单明净的生活,不贪慕不留恋不占有,就不怕失去!无畏地行走于天地间!”


书友@随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或者人生态度,所谓真性情是否可以理解成不忘初心,那个本真的我?我觉得做人只要随心而做,随心而为,思自己所思,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想做,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想做的,无关他人,无关错对,哪怕不被世人接受,也会努力去做,只要内心深处一角能保持那个本真的自己,因为真性情本就不是大众的。周国平老师说的真性情,是一种大智慧,大境界,一种远离红尘之外的,简单、随性,不占有、不奢求、不妄求……这些对于生活在世俗中的我们是很难做到的,只要内心深处一角能保持本真的我就好。


书友@向日葵:我就得生活态度应该是顺其自然,好的顺的时候节制低调过,遇到坎坷不顺的时候硬着头皮过。


今日话题

得到的东西,都会失去,人到死时要交出一切。野心倘若肯下降为平常心,同时也就上升成了慧心。谈谈你理解的“不占有”和“平常心”。可在下方评论区回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