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雄

 奇奇中医堂 2023-07-26 发布于北京

  

  

  

  

天雄

(奇奇中医堂整理)


【本经原文】

天雄,味辛,温,有大毒。主大风,寒湿痹,沥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创,强筋骨,长阴气,强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轻身健行。一名白幕。生山谷。

【释名】《名医》曰:生少室,二月采根,阴干。案《广雅》云:(上艹下左米右焦),奚毒,附子也,一岁为萴子,二岁为乌喙,三岁为附子,四岁为乌头,五岁为天雄。《淮南子》缪称训云:天雄,乌喙,药之凶毒也,良医以活人。

天雄,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形长的块根。块根连生,纺锤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茎直立或稍倾斜,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有柔毛;叶互生,革质,有柄;叶片卵圆形,中央裂片菱状楔形,边缘有粗齿;总状圆锥花序,有柔毛;蓇葖果长圆形,具横脉。花期为6-7月,果期为7-8月。天雄是种附子而生出或变出,形长而不生子,故称天雄。

天雄主要产于中国四川、陕西等地区。天雄喜温暖、湿润和向阳的环境,宜选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天雄一般繁殖方式以根块繁殖。

天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性温,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具有消解积聚肿块、消除风邪等功效。

乌头,别名堇《庄子》,茛《吴普中草》,独白草《续汉书》,鸳鸯菊《纲目》,草乌(野生品)。

【产地】 如乌头。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丛中。分布于辽宁南部、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主要栽培于四川。陕西、湖北、湖南、云南等地也有栽培。

【性味】味甘辛,性温热,有毒。

【归经】入肾经。

【功效】祛风散寒,益火助阳。

【主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心腹冷痛,痃癖症瘕。

【相关论述】

1.本经》:“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破积聚邪气,金疮,强筋骨,轻身健行。”

2.《别录》:“疗头面风去来疼痛,心腹结积,关节重,不能行步,除骨间痛,长阴气,强志,今人武勇,力作不倦。又堕胎。”

3.倪海厦: 天雄与附子之功用略同,惟一般对下元虚寒性机能衰退者及风痰症都多用天雄。

【相关配伍】

1、治风湿痹,皮肉不仁,骨髓疼痛不可忍者,天雄(炮裂,去皮、脐)、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两,桂(去粗皮)两半,干姜(炮)三两,防风(去叉)三两。上五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日三夜一。(《圣济总录》天雄丸

2、治元阳素虚,寒邪外攻,手足厥冷,大、小便白浑,六脉沉微,除涸冷,扶元气及伤寒阴毒,乌头、附子、天雄〔并炮裂,去皮、脐)等分。㕮咀。每服四钱,水二盏,姜十五片,煎八分,温服。(《肘后方三建汤

3、治肾脏虚积,冷气攻腹疼痛,少力,行步难,不思饮食,天雄(炮裂,去皮、脐)二两,茴香子(炒)、山芋、蜀椒(去目及口合者,炒出汗)各一两。上四味,捣罗为末,用羊肾一对,切去皮膜细研,酒、面同煮成膏,候冷伴前药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温酒盐汤任下,空心食前服。(《圣济总录》天雄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内服宜炮制后用。

【使用注意】阴虚阳盛者及孕妇禁服。忌豉汁

【炮制】采集加工:于6月底7月初时挖取根部,洗净泥土,晒干。

炮制方法:(同附子)

雷公炮炙论》:“(天雄)宜炮皴坼后去皮尖底用,不然阴制用并得。”

《药性论》:“干姜制用之。”

日华子本草》:“凡丸、散炮去皮脐用,饮药即和皮生使甚佳。”

纲目》:“熟用。一法,每十两,以酒浸七日,掘土坑,用炭半枰煅赤,去火,以醋二升沃之,候干,趁热入天雄在内,小盆合一夜,取出,去脐用之。”

【用量】 一般一钱至三钱

【禁忌】 热症之人忌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