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历史学习】七上第7课暑假预习知识速览

 2初中历史教研 2023-07-26 发布于陕西

七上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本课思维导图】

【本课重点知识】

一个时期:战国时期
一次改革:商鞅变法(重点掌握内容、影响)
一座水利枢纽:都江堰
两个主要人物:商鞅、李冰
三场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七个主要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

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战争的异同

考查角度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性质

争霸战争

兼并战争

特点

持续时间短、规模小、

次数少

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战争

频繁且残酷

相同点

都是国家分裂、天下大乱的时期;都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都有利于社会走向统一

【知识拓展】

1.巧记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等是先后称霸的,战国七雄则是同时存在的。

3.商鞅变法最能体现其变法性质的措施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是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外部条件: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③个人原因:商鞅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改革态度坚决,变法公正,取信于民。

(2)启示:改革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坚持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改革应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等。

5.都江堰体现的设计理念和历史价值

(1)设计理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系统工程,兼具多种功能。

(2)历史价值: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开创了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水利效益,显示了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

都江堰,在李冰建堰初期名为“湔堋(jiān pénɡ)”,三国蜀汉时期称为“都安堰”,又叫“金堤”,唐代改称为“楗尾堰”。直到宋代才使用“都江堰”这个名称,并沿用至今。

【教材素材解读】

图片内容:战国形势图。
图片分析:该形势图反映了战国七雄之间激战的局面。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量减少,统一趋势更加明显;与春秋霸主相继出现不同,战国七雄是并存的,彼此之间战争的数量更多、规模和破坏性更大,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崛起,周边诸侯国出于军事需要,修筑长城进行防御。
图片考点: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位置,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特点、影响等。

图片内容:都江堰示意图。

图片分析:都江堰的修建,以不破坏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它是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都江堰不仅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颗明珠,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为秦国强大和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图片考点:都江堰的修建时间、地点及主持修建者;都江堰的构成、功能、修建意义等。

【点击下方加关注,后续内容更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