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98年英国要租香港100年,为什么李鸿章却只肯租99年?

 凤凰山居士 2023-07-26 发布于江西
英国要租香港100年,李鸿章却只肯租99年

栀沫说历史

2023-07-26 08:00

清朝,这个被无数史书标注为复杂且饱受争议的朝代,源自一支少数民族的强大力量,由他们一手搭建起了这个庞大的帝国。不可否认,清朝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文字狱、闭关锁国等负面事件,这些争议点让清朝的历史显得更为复杂。

然而,在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出类拔萃的皇帝的统治下,中国呈现出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和急剧增长的人口,以及充满活力的文化,这个时代被历史学家们冠以“康乾盛世”的荣誉称号。

然而,清朝的辉煌未能持久,到了末期,这个曾经强大的帝国每况愈下,似乎一切的不幸都随之而来。鸦片战争的爆发,使得中国的大门被迫向外开启,从此各个列强如狼似虎地涌入。

在他们对中国的侵略过程中,一个主要的手段就是强制中国签署不平等条约,而那个在清廷代表的位置上签署条约的人,就是李鸿章。曾经,他以租赁香港99年,而非100年,的事情引起了大众的困惑,如今,我们开始理解他的深思熟虑。

在1840年,当西方国家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工业革命,以寻求资本输出,他们将视线投向了遥远的东方。在某一天,英国军队犹如一头狂野的狼群,带着强大的威胁,出现在了中国的国境之外。

由于鸦片贸易问题,英中之间的火药味愈加浓烈,最终,双方交战。然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却以全军覆没的失利告终,为此,清政府不得不选择割地赔款,以求暂时缓解英中之间的紧张关系。

终于,《南京条约》的签署画上了一个句号。中国,这个曾自视为中华盛世的辉煌帝国,深信自己已经尽力扭转了局势,然而,这只是漫长征途的起点。

接下来,英法联军、美国、俄罗斯、日本等一众国家纷纷以强权政治向中国施压,为了国家存亡,清政府不得不再次接受这些苛刻的条约。这一系列的外交风波,使得李鸿章,这个沉着冷静的外交官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李鸿章的一生,可以说是历史的恩宠。年纪轻轻的他就通过了尊崇的科举考试,成功跻身进士之列。李鸿章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学识,在他还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在二十七岁的时候,成功成为了朝廷重臣曾国藩的门生,从此,他的事业道路一路开花。

李鸿章怀着一颗热切的心,期待着能使国家焕发出新的活力,于是他主导创立了北洋水师,并推进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他坚信,必须学习西方国家的科技知识和先进的军事工业,才能使国家走向强大。他派遣了大量的学子出国深造,从而为国家培养了一批精英人才。设计和建造了京张铁路的詹天佑,就是李鸿章才识之明的典型例证。

然而,李鸿章的一生也并非毫无瑕疵。他首次向清政府提出和西方国家和解的建议,他主张以让步割地和赔款的形式来换取西方列强的宽恕。尤其在中日甲午战争后,他作为中国代表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谈判,并签下了使人心痛的《马关条约》。这些举动都引起了人们对他的大量批评和争议。

对李鸿章,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的人物,社会上的评价莫衷一是。他的成就与过失都无法在短短的一句话中明确,但是有一个事件,使得人们难以全然怨恨他,那就是与香港租期的事宜。

《南京条约》签署后,人心的贪念就如蛇吞象,永无止境。英国便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希望能把香港租借一个世纪。面对如此的强权,清政府无力反抗,就在所有人都做好了接受的准备时,一位坚定的声音响起,断然否决了这个提议。

这位毫不畏惧的人就是李鸿章。清政府对于他的反对并没有深究其原因,反而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个能推卸责任的人。于是,李鸿章被推上了谈判的桌面。在1898年,他作为谈判代表,参与了这场会议,这场会议的结果后来被视为国家的一大耻辱。

谈判中,英国人以一种不可一世的态度,逐一列出了他们的要求。李鸿章接受了大部分条件,但对于租借香港一百年这一点,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他的态度坚决,毫无妥协。同他一起的官员们都惊恐不已,他们私下里劝李鸿章不要冒险,但他却无动于衷。

所以,在李鸿章坚决的抵制下,这场会谈被迫暂停。当交涉再次开启时,李鸿章表达了一种无比坚定的立场:可以出让金银财宝,但香港的租期,顶多99年,若是再长一年,他即便死也不会在合约上签字。

面对李鸿章的决心,英国也选择妥协,同意租借香港及其附近的岛屿99年。双方于1898年签订了《香港条约》。

当时,人们对于李鸿章的行为感到困惑,仅仅一年的区别,有何意义?

原来,西方列强制定的国际法有一项条款,规定租借土地满100年,就能将土地视为租借方所有。李鸿章的高明之处正是在这里。1997年,当邓小平主张收回香港的时候,遭到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反对以及英国的各种阻挠。然而,凭借99年租期这一点,我们最终成功收回香港。

当1997年7月1日这个日子历史性地重磅落下,五星红旗在香港天际悄然升腾,整个神州大地欢声雷动,这一刻,不知道每一个热血沸腾的中国人,是否记得在这一喜悦背后,有一个名叫李鸿章的男人,他在那个灰暗的谈判室里,为了国家的命运而勇敢对峙。

不可否认,当年英国人在签署《香港条约》的时候,很可能并未料到,在未来的99年后,那个曾经被他们视为"东方病夫"的中国,会有足够的力量与勇气,接过这个早已决定归属的火炬。

历史给李鸿章贴上了许多标签,其中最让人遗憾的莫过于“卖国贼”这一称呼。然而,历史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却告诉我们,这个标签可能并不能全面地解读李鸿章。

他代表国家签署了一连串伤害了国人尊严的条约,但他在背后倾尽全力的种种努力,又怎能轻易地被人忘记? 香港的平稳回归,除了李鸿章的奋力争取,更得益于我国的强大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