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里,我们得以一览肾经的强大,这绝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四大金刚合力的结 ![]() 这是因为经络有四个层面:经脉、经别、络脉、经筋,通常说的经络往往指的是经脉,是《经络的四大系统,把你肉身的一切都连接起来》。 之前提到一个比喻:经络系统是由经脉这样的高速公路、经别这样的特使通道、络脉这样的安全小道、经筋这样的路堤组成的能量交通网络。 要全面了解肾经,就得把四个层面联系起来看,就像前面《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里那样。 接下来,我们就逐个看看,经络的四大系统怎样构筑了强大的肾经。 ![]() 肾经经脉在上篇《神奇的肾经》里讲过了,接下来再看肾经的另外三个层面:经别、络脉、经筋。 1.肾经经别,腘腰颈的横向特使 经别,是从经脉中分支而来的,就像是经脉的特使,主要帮助经脉加强与相表里脏腑的联系,为经脉开辟了一条特别通道。但肾经经别,并未连接膀胱腑。 肾经经别,线路很简洁,可以看作是肾经经脉的快捷版。 ![]() 肾经经别,在腘窝,就是膝关节后面凹陷的窝分出后,向外侧走与足太阳膀胱经相合,然后上至肾脏,在十四椎浅出,归属于带脉。其直行支脉继续上行,联系舌根,然后从舌根部向后到颈部,再浅出合入膀胱经。 肾经经别,在人体三大重要部位(腘、腰、颈)增加了横向联系,让肾经系统更加稳固,见下图橙色区块部分,我们分别看一下。 ![]() 在腘窝处,肾经经别连接肾经合穴“阴谷穴”和膀胱经合穴“委中穴”,成为实力坚强的腘窝“合穴联盟”,让肾经得以精简快速地合入背景雄厚的膀胱经,享用膀胱经的丰沛资源。 ![]() 大致在第一颈椎旁,肾经经别从两侧补强肾经经脉贯脊的路线,若将两侧经别合并加上肾经经脉,刚好环绕颈部一圈。 ![]() 腰部的横向联系就更明显了。在第14椎也就是第二及第三腰椎处,肾经经别从命门穴浅出,归属于带脉。 ![]() 什么是带脉? 我们知道,人体经脉大都是上下纵向而行,带脉是唯一横向运行的经脉,位于腰腹之间,横向环绕身体一圈,好像束带将身体圈住,所以称为“带脉”。 ![]() 第14椎也是带脉的始点,由此向两侧身体环绕一圈。透过环绕一圈的带脉,让原本只分布在人体前后纵行的肾经延展出一条横向的圆形线路。 横向的带脉加上纵行的膀胱经,也为腰部的肾提供了坚强的保护。 ![]() 腰为肾之府,但肾经在腰背部并无自己的穴位,位于第14锥督脉的命门穴和膀胱经的肾腧穴,都是肾脏功能的代表穴。 2.肾经络脉,心包特使行气活血 络脉,是经脉的小分支,经脉往往深而不可见,络脉往往浮于体表比较浅,会循行在经脉所达不到的地方,它的作用通常是作为经脉在四肢末梢的备用系统。 肾经络脉,也跟肾经经别一样,行经部位不多但却很关键,有着线路简捷但功能强大的特质,可以看做是肾经经脉的浓缩版。 ![]() 肾经络脉,从足跟上方的“大钟穴”向后绕过足跟,别走膀胱经,加强肾与膀胱的表里关系,完成络脉的重要任务。 ![]() 肾经络脉,还有条支脉与肾经经脉并行而上,到达躯干后分出两条路线,一条是内行路线,直达心包,另一条是外行路线,贯穿腰部和脊椎,再度呈现“肾主骨生髓”的特质。 ![]() 在《神奇的肾经》里讲到,肾经经脉最后注入胸中交棒给心包经,为何还要络脉再次连接心包? 这是因为肾经经脉在人体前后弯曲行走,路线长且经过许多脏腑,宛如火车停靠站较多。 而肾经络脉属于高速直达车,从脚跟直连心包,让肾经系统备有一条简捷快速的交棒之路。 ![]() 另外,心包经跟肝经一样,拥有很强的行气活血能力,肾经系统就通过络脉连接心包经来行气活血。 这就使得大钟穴成为肾经系统中独具行气活血能力,同时治胸闷与腰脊痛的穴位。 平日可以揉按大钟穴,为肾经行气活血,通关过节,让胸气开阔,小便顺畅,腰杆有力! ![]() 3.肾经经筋,三明治结构保护脊椎 经筋,可以视为经脉的外周联属部分,就像电线绝缘体塑料外壳保护里面的铜线一样,经筋包裹在经脉的外层,保护着经脉。 ![]() 肾经经筋,在内踝处并没有像肾经经脉那样环绕一圈,而是直接通过内踝下方抵达足跟。 这是因为足三阴经经筋在内踝循行分布已有明确区域: 肝经经筋走在前面结于内踝之前,脾经经筋走在中间结于内踝,肾经经筋走在后面斜走内踝之下,分区管理,各司其职啊。 ![]() 肾经经筋有个特点是并太阴之筋,合太阳之筋。啥意思呢? 而且十二经筋中唯有肾经经筋两度与其他经筋并行,可见这个并行线路有特殊意义。 肾经经筋从足心出来之后,一路经过小腿到大腿,直到结于阴器,都是与脾经经筋并行,这就是并太阴之筋。 ![]() 肾经经筋和膀胱经筋都结于足跟,两者必然重叠,这种相合关系一直从小腿延续到大腿根部,然后分开而行,肾经向前结于阴器,膀胱经向后结于臀部。 ![]() 此后,膀胱经筋全然覆盖腰背的表层,肾经经筋一方面保护脊椎及贯穿脊椎的肾经经脉,同时也接受膀胱经筋的保护,这就是合太阳之筋。 ![]() 在腰背部,脾经经筋、膀胱经筋、脾经经筋形成特殊的“三明治经筋结构”: 脾经经筋进入体腔,分布在脊椎腹侧;肾经经筋与脊椎平行,未进入体腔;膀胱经筋位于肾经后方,覆盖在脊椎背侧。 “三明治结构”以脊椎为中心,脾经在前,肾经在中,膀胱经在后。这种结构正是为了保护脊椎和内脏而设。 ![]() 4. 阴器,众筋云集的门户 肾经经脉没到阴器,经筋却结于阴器。为什么? 中医说的阴器主要是指外生殖器,肛门为“后阴”,生殖器及尿道为“前阴”。 我们知道,阴部两穴很重要,位于前阴与后阴之间的会阴穴,为任脉起始穴,对应海底轮的位置。长强穴位于后阴与尾骨之间,为督脉起始穴。 肾经交会长强穴与后阴密切相关,又通过膀胱建立与前阴的关系,肾经经筋全然包覆前后二阴就很自然了。 ![]() 不止肾经经筋结于阴器,足三阴经(肝脾肾)经筋及胃经经筋都结聚于阴器,可谓众星云集,目的是共同保护人体最重要的泌尿和生殖系统。 其中,脾经最浅偏于表,之后入腹;肝经居中,仅至阴器为止;肾经最深偏于里,之后转向背部。 以范围来说,肝经最短,以前阴为主;脾经居中,肾经最长,涵盖前后二阴。 ![]() 特别要说的是,肝经四大系统皆以阴器为重点,肝主筋,经筋结于阴器,还络诸筋,因此肝经系统与生殖器勃起的功能有关,重点在于阴器本身。 阴器也是肾经经筋自下肢进入背部的门户,再循腰背部肌肉上行,这段路线与性爱时的腰部摆动大有关联,特别是由后向前的推进力量。 腰部的重要性在《第二脉轮:生殖轮,性能量的转换你必须要学会》也讲过。 ![]() 因此,肾气充足则腰部强健有力,加上带脉的固摄,牵引生殖器持续冲锋陷阵,完成性爱之旅。 若肾气不足,腰部酸软无力,心有余而力不足,两三下就喘吁吁败阵下来,出现肝气虚衰而萎软早泄等。 为了你的性福生活,养肝护肾走起来啊,下篇我们就聊聊肾经的保健。送一曲悠远空灵的音乐给大家,在性福生活中体会这份沁人心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