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的一个超级习惯!

 a_123 2023-07-26 发布于河北

毛主席的一个超级习惯!

以弱对强,这样的一个习惯就极其重要,毛主席把这个习惯置于极高权重的位置,甚至以此多次挽救危亡。

我们来看这个例子,

毛主席:胡宗南进攻陕北,我们在王家湾,只剩下咱们几个人了,任弼时、陆定一劝我走,我说不走。我那时还有一个连,等敌人靠近了,我先撤出一个排,它搞不清我有多少队伍,以后再撤出一个排,我还有一个排的预备队。距离十五里了要走,他俩要我向东,我说向西,因为敌人就想把我们赶到东面去。果然嘛!敌人后方总是空的。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

1、做事要比人更加坚持,即使多坚持那么一会儿也是好的。

2、不要把底牌一次打光、把力量一次使尽,怎么也要分出三张牌,一张一张的打,这样对手就摸不清我们的状况了。反过来也可以预测,高明的对手往往会有三波力量的发挥。

3、行动不要符合对手的战略需要,即是要和对手的战略方向反着来,这样子在面对对手时,就有更高的胜算、至少能逃出生天。

反过来,也可以看出,超越敌人的预期——坚持的更久,不把牌一次打光、把一张牌拆成多张牌来打,正是这个不符合对手战略需要习惯的两个配套策略、它们会极大的降低这个习惯的当时危险性。

对手的战略需要,是对手的发力方向,逆其需要,就找到了对手的空虚之处、薄弱之处,对自己也即是安全的。

不符合对手行动的需要,这个原则极其重要,这是救自己命的!符合了对手行动的需要,虽然可能看起来让自己一时安全些,但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致命危机之中,危机一定是越来越大波的、最终自己完全无力抗拒。

这个原则,毛主席极大的遵循着。

证明一

毛主席:即使他们怎样不承认自己做了帝国主义的工具,然而在事实上是大大帮了帝国主义的忙,事实上是做了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他们的工作适合了帝国主义的需要。

以此判断他们是帝国主义的帮凶,是为虎作伥的“伥”。反之,就要求自己要适合民众的需要、更要以绕开符合敌人需要的方式来符合民众的需要。

证明二

毛主席:依大局看,过去所拟三军团去二崇、四军去宁安的计划,不但客观上帮助蒋介石打击两广 ,为蒋介石所大愿,并且要很快引起两广的对共行动,乃由我们一身遮断两广反蒋视线,使之集注于我们自己,必然要促进蒋粤妥协对共的过程。我们不应如此蠢。

正是客观上符合了敌人的需要,这样的行动,造成了自己的困难、对手间的妥协和联合,而因为自己弱小、造成自己更不容易对付困难,这是导致自己失败的一个重大因素。

证明三

毛主席:这个行动,客观上正适合敌人的要求,敌人正以全力压迫我们向着不利地区,而他可以沿着黄河构筑重叠的封锁线与堡垒,阻止我们以后向中国本部之发展,切断我们与其他苏区与红军及全国革命运动之联系。

而实际决策,正是要逆敌人需要——即向东、而不是向西,宁愿选择面临一时的困难,也不要选择面对长期性的困难,这就逆转了中央红军的命运、挽救了中央红军。

证明四

毛主席:因为美国就是以金、马换台、澎这么一个方针,如果我们只搞回金、马来,恰好我们变成执行杜勒斯的路线了。所以,十月间回到北京的时候就改变了,金、马、台、澎是一起的,现在统统归蒋介石管,将来要解放一起解放,中国之大,何必急于搞金、马?这样,我们就不会变成杜勒斯的部下了,不然他就是我们的领导者。

正是以不符合对手需要的方式来执行,就为未来的解决、降低了难度,并且在这个分叉点上去建立起自己的主动性地位、这就把对手置于将来困难的地位。反之,如果对手在这个分叉点上在后续建立起自己的主动性地位、这就会把自己置于将来困难的地位。

根据辩证法,困难要越来越小,才是最有利的,而不是困难会越来越大。如果困难越来越小,则终有解决的一天。而困难越来越大,则终有被困难压垮的那一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