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剖宫产患者术中呼吸安全监测新解决方案

 麻醉MG 2023-07-26 发布于山东

作者:刘丽

十月怀胎,终于等来了分娩的日子。但是,宫内乏氧导致她想自然生产的梦想破灭了。为了孩子安全,她无奈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剖宫产。

回想起医生的话:进手术室一个小时就结束了,她慢慢也就放下了。然而,令她没想到的是,术中她经历了一次非常危险的并发症。幸好医生那天启用了一个新技术,否则不堪设想。
进手术室后,麻醉科刘医生按照操作流程给她进行了椎管内穿刺麻醉。有了效果后,台上产科医生开始手术。而刘医生这边,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根本应该给全麻患者用的吸氧管。
刘医生平时就是爱思考的人。根据她的观察,产妇经常在术中出现疑似呼吸很困难的情况。这一点,从血氧饱和度监测上就能看出来。很多产妇在术中的某一时段、尤其是用了产妇医生要求用的减少子宫出血的药物后,血氧饱和度甚至有可能降到90%以下。
作为术中监护患者生命体征、为患者保驾护航的麻醉科医生,她一直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尽管大家觉得这很正常、又没有出现严重事件,但她不这样觉得。于是,才有了她把全麻那个吸氧管拿出来的动作。

这个吸氧管,一方面提供吸氧的功能,另一方面主要是有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的功能。医院引进这个鼻氧管,主要是用在全麻拔管后的呼吸功能监测上。
麻醉专业的都知道,全麻插管和拔管是两个非常危险的时刻,堪比飞机的起降两个阶段。然而,插管的时候各种监测都齐备、术中也有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但到了拔管后却没有了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相比较血氧饱和度监测,其优势不言而喻,不是血氧饱和度可以比拟的。无论从波形、数值反馈或者报警时效上,呼气末二氧化碳都可以完胜血氧。
根据刘医生的理解,既然血氧饱和度下降了,就说明那个时段患者呼吸可能出现了问题。尽管二氧化碳经过肺部呼吸膜弥散的速度是氧的20倍,但也不能排除二氧化碳数值会有变化。更何况,出现血氧异常的时候患者往往都是很清醒的,基本可以排除通气问题,大概率是肺部换气出了问题。
连接好这个高档鼻氧管后,台上产科医师正好要求护士给打一支药。

不一会,就在刘医生的注视下血氧开始变化了。更令她震惊的是,在血氧变化之前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数值就下降了。由于波形变化不大,她几乎可以肯定这种下降是真实的,并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迹象。
与此同时,她发现患者似乎很难受。这说明,她正经历着什么。
嘱她大口呼吸,开大鼻导管氧气流量。过了一分多钟,呼吸末二氧化碳上来了、血氧饱和度上也来了,说明她安全了。
这个过程,和以前很多产科患者的情况很类似。只不过,这次似乎比以前严重了一点儿。于是,在孩子出来后、母子都平安后,刘医生开始追问患者以前是不是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事。
关于这方面要说明一下,虽然有麻醉前访视,但由于患者听不懂医生的问题或者医生没有问到那里,是有可能错过某些病史的。在临床中,经常会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患者以前有过什么病史。再次找患者确认,患者会恍然大悟的回答“对对对”。
这一次,据产妇说,她小时后肺子不好,成年以后也不敢做大运动量的活动,因为气儿不够用。

最后,我们再次提醒大家:产科术中的那个药确实有风险,这个药可以导致支气管收缩。另外,由于伴随的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可能导致肺血流减少,进一步加大了对肺部、对呼吸的考验。一旦碰到有严重肺疾患的患者,可能就会放大这种风险,因此务必重视!

学术文章、科普文章约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