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雪枫将军(摄于1942年) 彭雪枫,1907年9月9日生于河南省镇平县城南七里庄。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战时期,历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书记,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淮北军区司令员。1944年8月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河南敌后进军的指示,指挥所部进行西进战役。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指挥作战时牺牲,时年37岁。彭雪枫将军是新四军第四师的主要创建者。投身革命20年,出生入死,智勇双全,战功卓著,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1989年被中共中央军委确定为33位军事家之一。 创建骑兵团 全面抗战时期,新四军有一支唯一的骑兵团,是由彭雪枫建议于1941年8月1日创建的第四师骑兵团。 ![]() 彭雪枫与骑兵团领导和战斗英雄合影。前排中为彭雪枫,左三程坤源、左五周纯麟。 1941年春,在津浦路西3个月反顽斗争中,国民党顽军的骑兵以其机动快速,给第四师造成了重大损失。转入津浦路东后,彭雪枫提出要组建骑兵团,以利对日伪顽进行新的斗争,得到大家一致赞同。8月1日,第四师骑兵团宣布正式成立。组建之初,条件简陋,马匹素质相差很大,装具也很差,彭雪枫与师的其他领导们决心继续挤钱买马,并从营级干部配备的马匹中抽调出好的乘马,充实骑兵团。不久,又调熟悉骑兵的周纯麟任副团长。在首任团长黎同新入抗大学习后,周纯麟又升任团长。 骑兵团的军事训练,由周纯麟亲自领导,亲自上课,指战员们的骑术与技术提高很快。他们精湛的马术动作,不仅轰动了淮北地区,而且受到陈毅军长、张云逸副军长及罗炳辉、谭震林等同志赞扬。后来,新四军二师、三师和四师各旅的骑兵连,都到骑兵团接受过训练,连被迫降落在苏北的美军飞行员对骑兵团娴熟的技术也惊叹不已。 彭雪枫对骑兵团政治教育也极为重视。1941年10月10日清晨,彭师长突然来到四师骑兵团的操场上,从衣袋里掏出一张纸,严肃地说:“这是一封群众反映你们团少数人违反群众纪律的信,随便吃群众的咸蛋,顺手摘群众树上的梨,这种行为是新四军的行为吗?如果不改正这些缺点,继续违反群众纪律,那就是国民党作风。现在,我要求你们坚决做到:在敌人面前要像猛虎,在老百姓面前要像绵羊!”原来一个时期以来,骑兵团违反群众纪律的现象不时发生。彭师长走后,周纯麟团长立即组织全团大讨论,彻底检查群众纪律问题,并制定了遵纪爱民制度。很快,骑兵团的群众纪律加强了,当离开驻地时,群众敲锣打鼓挥泪欢送。 骑兵团经过整训,以崭新的姿态投入新的战斗。1942年5月下旬,骑兵团第一、第三大队在泗县和泗阳县以北,痛歼从屏山、黑塔等据点出来抢粮的日伪军300余人,保卫了群众夏收。此时,彭雪枫正在师部开政工会,兴奋地下令骑兵团将俘虏押送到管镇师部,向政工会议献礼。彭雪枫还当即将自己心爱的坐骑——“火车头”送给了骑兵团,支持骑兵团建设。 骑兵团在战斗中不断成长。团政委姚运良指挥第三大队,在尤集附近设伏,半天中打了三仗,全歼出犯的伪军,缴获马车、骡马及棉衣数百套,自己则无一伤亡。彭雪枫随即命参战部队在师部驻地作战斗模拟表演,号召多打胜仗,开辟新区。 由于骑兵团不断获得作战胜利,威名在淮北军民心目中不断提高。他们唱道:“彭师长有三件宝,拂晓剧团、骑兵团,还有一张拂晓报!” 洪泽湖畔读书勤 彭雪枫将军说:“知识之在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在其短暂的一生,说他嗜书如命,一点也不过分。1941年彭雪枫率领第四师转入淮北抗日根据地后,虽然斗争残酷,环境艰苦,但仍然读书不辍。 ![]() 彭雪枫的读书签章和姓名印章 第四师师部入驻泗洪半城后,彭雪枫一时没有找到能安静看书的地方。不久,他和张震参谋长调换住处,“搬到南屋参谋长的房子里了,这里清静得多,可以多读点书”。但还是觉得不够安静。于是,他又找地方,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他写信给妻子林颖说:“为了能够写点文章和读点书,我决心找一个所谓'密室’,而且已经找妥了,很僻静,每逢读书或写东西,我要躲到'密室’去。”这个“密室”,就是半城东门外小庙里的两间空房。之后,无论工作多么繁忙,这个“密室”都是他常去的地方。在这里,他读书、写作、修改演讲稿。其间,苦读了整风运动指定学习的各种党内文件,还先后读了《左派幼稚病》《论持久战》《两地书》《静静的顿河》《家》《春》《秋》《大地》《子夜》《战争论》《孙子兵法综合研究》《死魂灵》《茶花女》《资治通鉴纲目》《原野》《党史简明教程》《列宁选集》《资本论》《安娜·卡列尼娜》《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金粉世家》《国家与革命》《叛徒考茨基》《说岳全传》《儿女英雄传》《列国志》《中国史话》《清史通俗演义》《鲁迅书简》《清史演义》《西汉演义》《官场现形记》等几十种名著。 彭雪枫读书不放过紧张的战斗间隙。1942年11月,日伪军对淮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彭雪枫指挥根据地部队化整为零,实行外线作战,取得33天反“扫荡”胜利。在紧张的转移和战斗中,他又读完了《柏林回忆录》《法兰西痛史》《尼赫鲁自传》《葵心》《章衣萍选集》《苏联红军战史研究》《西厢记》《国学问答》《农村调查》《七侠五义》《辩证法唯物论》等书。 彭雪枫博览群书,举凡政治、军事、历史、经济、文学作品等,他都读得津津有味。他读书,不仅是为了提高党性修养、理论水平和军事素养,实际上是综合素质和品质的修养。他不仅多读,而且勤写。从1941年5月到淮北根据地,至1944年9月牺牲时,仅收录在《彭雪枫军事文选》中的文章即达52篇,体现了深刻的政治理论和军事理论水平,无愧于军事家的称号。 即使马闲着也不能骑 1941年9月24日,彭雪枫和中共淮宝县委妇女部长林颖喜结良缘。婚后两人一在洪泽湖西,一在湖东,隔湖相望。四师领导和一些同志建议把林颖调到湖西来工作。但彭雪枫不同意,说刚刚结婚,又处在战斗环境中,没必要天天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彭雪枫历来尊重女同志,以事业工作为第一。结婚前,他就写信给林颖说:“即便结了婚之后,我还是主张你应有独立的工作环境,我无权干涉你,也不会干涉你。”就这样,他们夫妻俩一直分居两地,离多聚少。 ![]() 彭雪枫和林颖在洪泽湖上留影 1942年,组织上选派林颖往抗大四分校学习。抗大四分校祖姚庄位于半城镇西,距四师司令部住地大王庄十来里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林颖从祖姚庄来大王庄看望彭雪枫。婚后不久的夫妻俩,自然恩爱情深。到了星期日下午,林颖正准备按时归校,却突然间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下个不停。眼看天色已晚,林颖心中十分焦急:住下第二天走吧,会违反学校制度;现在走吧,雨又下个不停。转眼间,天已黑下来。警卫员们看着焦急的林颖,心中也十分着急,早已将马匹准备好,只要师长点点头,他们就送林颖回学校。 此时,尽管大雨如注,彭师长仍聚精会神地在屋内批阅文件。警卫员们实在忍不住了,就请文书向彭师长请示,请求允许用马送林颖回校。彭师长听了,略略停顿一下,平静温和而又十分有力地说:“如果是别的同志,怎么办呢?如果没有马,天又下雨,难道我们就不行军吗?”接着便批评:“一个负责人用马送爱人,有这样的规定吗?让指战员看到会有什么影响?”说着,他起身走进堂屋,指着门外问林颖:“怎么,枪林弹雨都不怕,还怕它吗?”听了彭雪枫的问话,林颖便卷起裤腿,大步走向门外,消失在茫茫夜雨中。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估计林颖该到校了,彭雪枫打电话给抗大四分校,当电话中传来林颖安全到校的消息后,欣慰地笑了。第二天,他给林颖写了一封慰问信,说:“我是一师之长,应当处处作人表率,战马是党和人民给我指挥作战用的,我不能搞特殊,即使马闲 着也不能骑。不然,怎么能叫别人遵守纪律和制度呢?” (本版史料来源:《彭雪枫传》,《丹心红枫——彭雪枫同志诞辰百年纪念文集》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