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岔河:新四军骑兵团诞生地

 梦想童年594 2020-03-29


新四军骑兵团就是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因为他不仅是新四军,也是华中野战军乃至华东野战军唯一的建制骑兵团,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新四军骑兵团”。

1941年7月19日,根据党中央和华中局指示,新四军第四师在淮宝县仁和集(今洪泽区岔河镇江淮居委会)召开军政委员会扩大会议(后通称“仁和集会议”),新四军政治部主任邓子恢(后任四师政委)作为华中局代表参加会议。彭雪枫师长在此次会议上正式提出组建骑兵团的设想。彭雪枫认为,在津浦路西的反顽斗争中,之所以我们失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有效地对付敌人的骑兵。论勇敢,顽不如我;论快捷,我不如顽,所以陷入被动。同时他想到岳飞的“步利险阻,骑利平地”的名言,提出现在我们要组建骑兵团,就是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彭师长认为,搞一支行动快、战斗力强的骑兵部队,打突围、追击、奔袭以及侦察、警卫、通信等等,都有用处。加之洪泽湖、白马湖边上草多,喂马不困难。“仁和集会议”拿出了组建骑兵团的方案,得到了参加会议的团以上干部的一致赞同。会议决定,由张震参谋长带领四师司令部负责具体实施。

1941年8月1日,四师司令部侦察科长盛士坤奉命集中全师所有骑兵于淮宝县政府所在地岔河镇东庵广场,召开骑兵团成立大会。四师参谋长张震代表彭雪枫师长,宣布成立骑兵团的命令。并任命曾在陕北红军担任过骑兵团政治处主任、四师十一旅政治部主任黎同新担任骑兵团团长兼政委。新组建的骑兵团编有参谋处、政治处、供给处和卫生队。骑兵团下辖一、三、五3个骑兵大队。师直骑兵连编为一大队,大队长程朝先,指导员(后称政委)亚冰(章尘),副连长刘国禄。以特务团骑兵排为基础建立第三大队,大队长展广蕴,指导员李宣化。其他部队抽调的马匹和善骑术的人员组成第五大队,大队长吴先党,指导员王孟凡。

张震参谋长在成立大会上,从分析当时国内国际形势,讲到苏北根据地的抗战局面,又着重阐述了组建骑兵团的意义和任务。在讲话结束时,他慷慨激昂地说:“现在骑兵团的人马虽然不多,但一定会很快发展壮大起来!你们都是这支骑兵的骨干力量,要为建设自己的红色铁骑而努力!为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和一切反动派而战斗!”

张参谋长的讲话,广大指战员深受鼓舞,个个都跃跃欲试,都急着要多消灭日寇、伪军,报仇雪恨。

从此,淮北抗日根据地和新四军四师有了一支机动性较强的快速反应部队。骑兵团的成立,是继《拂晓报》《拂晓剧团》之后,成为彭雪枫建军、治军的“第三件宝”,被彭雪枫师长称为“四师三宝”。

骑兵团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得到新四军陈毅、张云逸、邓子恢等领导的关怀和支持。骑兵团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最后成为一支抗日的先锋队。

骑兵团初建时全团不足400人,马不足300匹。装备简陋,战马短缺参差不齐。彭雪枫师长号召师、旅、团领导干部把自己的坐骑交给骑兵团,并最先带头把自己心爱的坐骑--绰号为“火车头”的青白马送到骑兵团。他还在当时根据地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给骑兵团特批了3万元淮北币,作为买马和打制装具的经费。那时,士兵每天的伙食费大致是淮北币两角,3万元淮北币,相当于全师半年的伙食费。可见彭师长对建设骑兵团的高度重视。

彭师长非常关心这支年轻骑兵队伍的成长,对骑兵战士的训练非常重视,他要求每一个骑兵“上马要像蚂蚱一样轻快、敏捷;骑在马上要像磐石一样稳固;奔驰要像闪电一样神速。”彭师长为加强骑兵团的建设倾注了许多心血,使骑兵团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战斗力迅速提高。

解放战争开始后,骑兵团编入以张震为司令的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被誉为“淮北铁骑”的骑兵团,在巩固淮北抗日根据地,恢复豫皖苏根据地,苏北、淮海、渡江等主要战役中,所到之处令敌人闻风丧胆,愈战愈勇,屡建奇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骑兵团的大部改编为装甲兵。历尽千辛万苦,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驰骋于京汉铁路到东海之滨,大小数百战,歼敌逾万,在以往峥嵘岁月中战功卓著的新四军四师骑兵团,开始走上了现代化的新征程。

作者简介:

王海洋,原名海祥,曾任《岔河镇志》主编、《洪泽县志》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