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岐印记】百年老教堂“公理堂”,以前的世光幼儿园,当年还是集邮的地方

 中山历史 2023-07-26 发布于广东

石岐公理会于1905年由美国人伍赖信开办,1920年归香港公理堂,称为第四支堂,由翁挺生牧师(现任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总干事翁珏光的父亲)领导。  

石岐公理堂得港商信徒郑干生、马永灿和王广昌等捐助,于1933年建新堂。因郑干生资助费最多,故将公理堂前左侧两层建筑命名为干生书楼以纪念之。公理堂楼下两边墙有勒石“永灿室”、“广昌室”以纪念马永灿、王广昌二人。公理堂于1952年与石岐太平堂合并,组成中华基督教会石岐堂会,由周博文为主任,1958年为石岐联合堂使用,文革时期停止宗教活动,教堂被安排给其他单位使用,工商联用作办公地址,文革后未恢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落实宗教政策,教堂归还教会使用,曾用作“世光托儿所第二分所”。曾在公理堂工作的有张志道(后往香港)、蓝体恩、梁文寿、黎汝豪、郭恩恺、黄藻庭和周博文(周于1954年调职广州,已逝世)。

关于公理堂的一些时间线:

公理会石岐1905年于沙岗墟开办,后迁至安澜街,1914年迁至正薰街(即民生北路现址),后附设小学,1928年正薰街改造为民生北路,教堂部分被拆,成为危楼,1932年全楼拆除,1933年建新堂。(J.H提供)

被列为文物本体的是主礼堂,正立面为建筑物三角形山面,前设廊步,首层改良过的方形多立可柱式四根,二层则是科林斯柱式,托起上设横梁及三角形三面,外开八字形楼梯、赋有基督教色彩的门窗及门窗楣形式、墙身辅柱、室内梁柱天花装饰等。这是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风格,代表了当时国内西洋教派建筑的显著特点。

不过你不要被它的外表蒙骗,细看建筑墙身、屋顶等,你才能发现这建筑内在还是中式的。建筑采用地方传统建筑材料,包括青砖、泥瓦、椽檩板木石等。如瓦屋面、空心墙体砌筑做法、陶质落水管、配楼楼面与天台等,不失近代岭南建筑的典型工艺艺术特征。

从有限的资料显示,这教堂的设计者不是外国人,很有可能是中山的本土建筑师黎贤达。他设计了这种座教堂外表具有亮丽西式风格,内里有适合岭南气候的中式风骨,再加上岁月的熏染,才成为了市级文物。(来自文化中山)

关于世光托儿所的历史


公理堂曾经创办过世光托儿所,现高家基小学前身是世光小学(教会学校),幼儿园也叫世光幼儿园(由公理堂改建)。

世光幼儿园与榕树头康樂幼儿园是当年教会办。二园均占用当年教堂作校舍,校长均为教会人,世光容彼得,康乐李彩金做校长。龙母庙街口对正,以前有十多步级上,现在灯飾公司,隔离就是正式牛角巷,上扒沙街。这间教堂好象叫"浸信会教堂"。

这里早期是"浸信会“教堂,后改为由教会办的康乐幼儿园,(和高家基的世光幼儿园都是由教会办的两间),屈强叔曾经在这里读幼儿园,1955年毕业。康乐幼儿园1985年后搬到卖鸭街改为莲峰幼儿园。(强叔回忆)

以前小时候(70、80年代的时候)在公理堂那里交换邮票,买邮票。也看过有人成本邮集被人抢,其实当年是个小型的买卖邮票集市。当时成班细佬哥在公理堂门口二楼楼梯交换邮票,地下1楼当时好似石织草篮的(石岐怡庐闲人)

曾经出租变成日本料理、服装店


我记得我初中还是高中的时候,当时就是改造做日本料理,风格外面看起来很奇怪,当时也无咩人帮衬,旁边的野野原生意好一点。当时已经觉得很破坏了整个教堂的风味,有点不伦不类。然后下面就是卖衣服,整体格局十分奇怪。

从1933年重建,至今的80多年里,公理堂多次被改动。1990年曾拟修缮,但因为经费不足仅进行了立面整饰和屋面翻修。随后1990年—2007年期间,作为世光托儿所第二分所,室内外进行改建和整饰。2007年后,公理堂被出租作为商业用途,一直到2014年。这期间一、二层还曾被分割成两家店,一楼卖服装,二楼做餐饮,内部改建了许多包厢。

展能兄的照片,2015年的照片

在决定重新修缮前,公理堂的清水青砖的墙面已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与污染,原状大门被拆、窗框磨花彩色玻璃缺失、局部渗水等各种问题都急需解决,连八字外开的楼梯也被拆掉。但作为文物,其修复不能随意,只能聘请有特殊资质的施工队做方案和实施。

在修缮工程启动前,设计、施工方案还要经过市级专家的评审。市文广新局组织召开维护加固与文物环境整饰工程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建筑、规划、历史文化方面的专家都给出了意见。但专家们的一致要求是:“不得改变文物原状”、“保护文物风貌”

现今的公理堂照片


Milo斯媛的照片

Wymen Chow的照片

现在的公理堂照片(展能兄提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