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硬件企业如何强化“软能力”?

 世界经理人 2023-07-27 发布于广东

中国企业可以从日本智能制造的战略中学到什么?

2009年5月12日,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木村英纪在日本《经济学人》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日本亟须改变技术发展模式》,他的主要观点是:“理论、系统和软件构成三位一体,体现了一般化的发展趋势,主角由硬件变成了软件。”

时代转换:主角由硬件变成了软件

木村英纪说:技术的主角名副其实地由硬件变成软件,大概是在从20世纪走向21世纪的转折期。应当把这一时期看作技术跨越分水岭的重要转折期。在操控系统上,机械与机械、机械与人之间的通信不可缺少。因此,必须通俗易懂地将系统的功能、结构和性能表现出来。心领神会是行不通的。在复杂的系统设计上,软件的作用至关重要。

木村英纪在各种场合大声疾呼:“日本亟须改变技术发展模式!”

日本社会就是这样矛盾,看起来是温水煮青蛙、各种躺平现象,另一面又有很浓的危机意识,与时俱进、默默创新。

硬件企业一定要强化“软能力”

系统和软件成为主角,现代服务是核心。实际上,从2000年前后开始,很多日本企业就着手强化“软能力”,这个“软能力”包括软件和IoT(物联网)技术的能力,还包括全面服务的能力,也就是说:做硬件产品的企业必须有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必须有软件和数字化的能力——也就是把物理状态转化为数字信息、并集成运用的能力,必须能为客户提供人才培训,必须能为客户提供现代服务。

在智能制造领域,日本企业不热衷于“工业4.0”等等概念,而是采取实用主义,他们的基本路线是:融入客户的智能化需求,拉动内部的智能化制造,由传统制造企业迈向服务型制造企业。

富士电子工业:技术与营销融合

跟着客户跑步进入智能制造

今天,制造业和服务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融合,所有的企业都应该是服务型企业:基于制造的服务 + 基于服务的制造。

以富士电子工业株式会社为例,这是一家1960年创办的街道小厂,是日本经产省2014年认定的GNT企业(全球隐形冠军企业),这家公司有三个隐形冠军产品:曲轴淬火加工、工程机械的导轨淬火加工、高频感应加热自动设备。他们是丰田、住友电气、新日铁住金、大发、斯巴鲁和松下等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随着这些客户迈向世界级,富士电子工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迈向了国际化,他们在广东佛山有工厂,他们的经验是:技术与营销融合,跟着客户跑步进入智能制造,不断创造冠军产品。

富士电子工业从承接外协加工,到制造专用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销·研·产·供一体化作战,跟随大客户迈向全球,现任总经理渡边弘子是第二代接班人,妹妹掌管企业、哥哥当助手,这在女性从业率极低的日本社会是非常珍稀的,渡边弘子的追求是:当冠军!一定要成为客户的首选!

实际上,富士电子工业不但承接淬火加工业务,还为客户开发工装、设备和导入生产,还帮助客户开发机器人生产线。

智能制造:

日本企业普遍走的是实用主义路线

对于智能制造,日本企业普遍采用的实用主义路线,他们融入客户的智能化需求,推进产品智能化,拉动内部的智能化制造,日本企业在默默推进智能制造,需要的时候一定做,做了不一定说。

从2018年开始到2023年1月为止,全球累计评选出132家灯塔工厂,从这些工厂的国家分布来看,中国第一、美国第二、德国第三,而日本排在并列第十四位。

日本的灯塔工厂只有一家,既反映出日本制造空心化的现实,也折射出日本企业不热心评比和评选的务实主义。

2014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做了第一次日本全球隐形冠军企业的评选,他们叫“GNT”企业,英文全称是Global Niche Top,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全球利基顶级企业”,也就是在国际细分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有重大贡献的企业。经济产业省广泛征集了218家企业,认定全球隐形冠军企业107家。

时隔六年之后,到了2020年日本经产省才做了第二次评选,从249家企业当中认定出113家,其中只有12家是2014年和2020年两次入选,累计认定的GNT企业只有208家,被认定为GNT的企业除了得到一个奖牌和一本证书,并没有来自于政府的奖励、补贴和其它优惠政策。

日本电装:站在战略高度,

系统化、全球化地推进智能制造

现实当中,在全球很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处于“卡脖子”位置的都是日本企业,日本企业确实不热衷于评选、评奖,但他们在很务实地推进智能制造,不少企业站在战略高度、系统化、全球化地推进。

以日本电装(DENSO)为例,这是一家从丰田分出来的多元产业集团,电装在广州南沙的工厂在2015年就启动了一个智能制造推进项目,目标是建设世界上遥遥领先的工厂,用5年规划小步快走。

广州电装的智能制造五年规划是面向2025年,他们清晰地定义出“遥遥领先的工厂”必须具备的六大竞争力,进而规划出2016~2020年的工厂物联网落地路径,系统规划、分布实施:

首先是信息化基础建设, 2016年建样板线,2017年全面推广;第一阶段实现信息收集IT化、信息可视化,2017年建样板线,2018年全面推广;第二阶段实现正常/异常自动判断、异常警报,2018年建样板线,2019年全面推广;第三阶段实现预兆/预知、自动进行相关分析,目标是2020年做到;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实现自律化控制、系统自动进行最佳控制,也就是“系统自学习”,因为还存在很多未知的领域,这两个阶段是开放的、方向性的,并没有非常清晰的具体步骤,目标是2025年做到。

在日本企业,制造技术升级是总部职能,企业的研究院不只是做产品方面的应用技术研究,还在做制造技术的应用研究。

广州电装只是日本电装的一个海外制造基地,他们的智能制造规划是由日本总部驱动的,总部规划、样板建设、横向推广、标杆管理、全球实践,这是日本企业普遍采用的制造升级模式,也是最有现实效益的推广节奏。

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五大切入点

从实用出发,日本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给中国企业一个很好的借鉴,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有五大切入点:

从客户痛点/兴奋点切入

从营销和服务切入

从研发创新切入

从运营痛点切入

从战略探索业务切入

绝不为了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现实主义的智能制造是战略性的创收行为,必然会提高企业竞争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