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秋 |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品味古代经典诗词中立秋节令的诗意与内涵

 小方的诗 2023-07-27 发布于江苏

一年之中最具有诗意的立秋节气快到了,暑气将退,凉爽将至,让我们跟随时间的脚步,品读古代经典诗词中的自然节令变迁,品味古代经典名篇中的时空视野、情感思绪与丰富的精神内涵吧。

立秋节气 |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是唐代诗人刘言史《立秋》诗中的名句,以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了立秋节气中气候变化的动态渐进过程:暑气,极盛而始衰;秋凉,待发而未盛;夏色渐收,秋声渐起。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此时,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

“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

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也是万物内敛,开始从繁茂生长趋向成熟结果的季节。《尔雅》:“秋为收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说文解字》对“秋”解释:“秋,禾谷熟也。”立秋不只表明暑热天气的即将结束,也预示着禾谷成熟、收获季节的已经来临。如《管子》所说:“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立秋》

唐.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立秋 | 凉微金尚伏,暑炽火初流。

根据“候平均温度”,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真正的秋天。因此,严格来说,“立秋”并不是说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立秋”指的仅仅是天文学意义上秋季的开始。

宋代诗人王十朋《立秋》诗中的“凉微金尚伏,暑炽火初流。”写的正是立秋节气的这一气候特征:代表秋天的“金”气尚在蜇伏中,秋凉尚微;标志着清秋的“大火西流”才刚刚开始,暑气仍炽。

事实上,立秋节气并不代表着酷热天气的结束,立秋不等于入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第三热的节气。在节气排列顺序上,处暑在立秋之后,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末暑)才“出暑”。二十四节气中有“三暑”(小暑、大暑、处暑),“三暑”与“三伏”均代表着高温酷热天气,“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俗话说:“热在三伏”,立秋往往还处在中伏,要真正感受到秋高气爽,我国大多数地区要等到白露前后。“秋后一伏”,这一段时间还是比较“难熬”的,但是对农作物来说也是宝贵的。

《立秋》

宋.王十朋

节物催吾老,天涯见立秋。

凉微金尚伏,暑炽火初流。

家远思尝稻,年衰怯戴楸。

归耕期已近,河汉望牵牛。

立秋 | 叶落知秋

作为农耕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我国古代对“立秋”节气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迎秋,是我国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秋和五方之西、五色之白相配应,故于立秋日,天子率百官出西郊祭白帝,迎接秋季到来。《礼记.月令》记载:“(孟秋之月)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在古人的观念中,梧桐是有灵性的树木。古人认为,梧桐树每枝有12片叶子,一边6叶,象征一年12个月。如果当年有闰月,就会多出一片叶子。立秋之时,梧桐树就会开始落叶,因此有"叶落知秋"之说(“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宋朝时,立秋这天皇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的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早秋客舍》

唐.杜牧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

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立秋三候 |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立秋三候是古人对立秋节气中气候渐变过程的概括总结,也是对立秋节气物候特征最准确的描述。

一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也就是说,不经意间,此时的风已经不再是暑天的热风了,天气开始呈现转凉的趋势。

《立秋》

南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通俗点儿说,就是早晨大地上开始有雾气了。

《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

唐朝·元稹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指“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寒蝉开始鸣叫,说明天气真的开始变冷了,寒蝉之于秋天,就犹如布谷鸟之于夏天,都是一种信号。

《立秋日与陆华原于县界南馆送邹十八》

唐.武元衡

风入昭阳池馆秋,片云孤鹤两难留。

明朝独向青山郭,唯有蝉声催白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