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浩之北伐也,中军将军王羲之以书止之,不听。既而无功,复谋再举。“今以区区江左,天下寒心,固已久矣。力争武功,非所当作。自顷处内外之任者,未有深谋远虑,而疲竭根本,各从所志,竟无一功可论,遂令天下将有土崩之势。任其事者,岂得辞四海之责哉!今军破于外,资竭于内,保淮之志,非所复及,莫若还保长江,督将各复旧镇,自长江以外,羁縻而已。引咎责躬,更为善治,省其赋役,与民更始,庶可以救倒悬之急也!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当董统之任,而败丧至此,恐阖朝群贤未有与人分其谤者。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分外,宇宙虽广,自容何所!此愚智所不解也。”“为人臣谁不愿尊其主比隆前世?况遇难得之运哉。顾力有所不及,岂可不权轻重而处之也!今虽有可喜之会,内求诸己,而所忧乃重于所喜。功未可期,遗黎歼尽,劳役无时,征求日重,以区区吴、越经纬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而不度德量力,不弊不已,此封内所痛心叹悼而莫敢吐诚者也。'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愿殿下更垂三思,先为不可胜之基,须根立势举,谋之未晚。若不行,恐糜鹿之游,将不止林薮而已!愿殿下蹙废虚远之怀,以救倒悬之急,可谓以亡为存,转祸为福也。”不从。九月,浩屯泗口,遣河南太守戴施据石门,荥阳太守刘遯据仓垣。浩以军兴,罢遣太学生徒,学校由此遂废。冬十月,谢尚遣冠军将军王侠攻许昌,克之。秦豫州刺史杨群退屯弘农。征尚为给事中,戍石头。1 桓温派梁州刺史司马勋协助益州刺史周抚,在涪城讨伐之前叛变、自称益州牧的萧敬文,斩了他。3 前秦任命雷弱儿为大司马,毛贵为太尉,张遇为司空。4 殷浩北伐之时,中军将军王羲之写信劝阻,不听。既而无功,又谋划再举。“如今我们只有小小的江东地区,长期以来,天下人对我们能不能自保,都感到寒心。竭尽国力去战场上建立武功,不是现在应该做的。近年以来,无论是在朝廷辅政的高官,还是镇守一方的大员,都没有深谋远虑,而是疲竭国家根基,各自逞能,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结果呢?没有一个人能建立尺寸之功,反而让天下将有土崩瓦解之势。当权的人,怎能不受四海之责备!如今,军队被击破于外,资源枯竭于内,要保卫淮河,恐怕都已经做不到了,不如退保长江,督将各自回到北伐之前镇守的防区。对长江以北地区,任由他们只是表面服从,稍微羁縻而已。引咎自责,改善政治,减少赋役,让人民能够重新休养生息,或许可以救民于倒悬之急!阁下也是布衣出身,任天下之重,当统帅之任,而败丧至此,恐怕满朝群贤也没有人能分担您所受的抨击。如果认为上次北伐失败的后果还不够严重,还要追求更大的奇迹,宇宙虽广,恐怕你也无地自容!这是愚蠢或智慧的人都不能理解的。”“为人臣者,谁不愿尊崇其主,让国家兴隆,媲美前世!更何况遇上难得之气运呢!只是顾忌自己的力量有所不及,不可不权衡轻重,再做决定!如今外部虽有可喜的机会,但是向内看看自己,则内部之所忧,重于外部之所喜。成功尚未可期,而人民已经死尽,劳役无时,征求日重,以区区吴、越,天下十分之一的资源,要经纬天下十分之九,能不灭亡吗!自己不度德量力,不到失败,誓不停止,这正是全国人民痛心叹悼,而不敢说出来的。过去的事已经不可谏止了,将来的事还可以挽救。希望殿下更垂三思,先奠定不可胜的基业,等待根本坚固,形势再举,谋之未晚。如果不这样,恐怕宫殿将为废墟,成为麋鹿游荡之所了!愿殿下暂时放下您玄虚清远的情怀,以救人民于倒悬之急,正可谓以亡为存,转祸为福也。”司马昱不听。九月,殷浩屯兵泗口,派河南太守戴施据守石门,荥阳太守刘遁屯据仓垣。殷浩以军事行动为由,撤销学校,遣散太学生,学校从此关闭了。冬,十月,安西将军谢尚派冠军将军王侠攻打许昌,攻克。前秦豫州刺史杨群退屯弘农。朝廷征召谢尚为给事中,驻防石头城。 对于殷浩的北伐,王羲之所论正是至理,可惜对方听不进去01,“自顷处内外之任者,未有深谋远虑,而疲竭根本,各从所志,竟无一功可论,遂令天下将有土崩之势”这不仅仅说的是外边各大将军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朝廷内政大员与地方大将之间的关系而看得清这些脉络线的人,他们的声音又太小,不足以影响到主事人的决策02,“今虽有可喜之会,内求诸己,而所忧乃重于所喜。”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注意自己的内在,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你再有伟大的梦想,也不足以承载,不足以雕琢北方看似出现了一些机会,但是你自己不行啊,好的机会你搂不住啊,又有什么用呢?“先为不可胜之基,须根立势举,谋之未晚。若不行,恐糜鹿之游,将不止林薮而已!”兵法讲 :“善战者先为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王羲之是不是很懂兵法这个不确定,但是他在这个维度上的见识是很高的,这个理念与兵法的理念是一致的可惜,司馬昱是支持殷浩的,殷浩呢,不仅不修道保法,反而把学校给废了。如果把学校,把教育都废了,那就真是饮鸩止渴,本木倒置了当年教员刚上山的时候才那么点人,就想着要干大事,干属于自己人可以说了算的大事业,就必须要有领导班子,而领导班子就得有教育打仗是会死人的,如果有指挥能力的人都战死了,那还打什么仗呢,那个时候国家基本上都要灭亡了而教育,是能够“就地取材”,在战斗中学习战斗,培育有实战能力的指挥者出来03,思考了以上问题,再说一下殷浩(和司馬昱)为什么坚持北伐呢?1,北伐,收复中原,这是个很伟大的事情,干成了之后好处大的很,最重要的好处就是能够压得住桓温这些山头所以,殷浩,司馬昱是需要這麽一個機會來获得一些政治影响力2,他们认为这次北伐是个机会,但是这真的是機會吗?北方最大的國家——后赵,因为内乱而分崩离析,后面短暂建立的冉魏政权也灭亡,于是就认为北方最大的阻力不再了,机会来了但是呢,冉魏不在了,前秦起来了,前凉,前燕的领导人已经不再是忠诚于晋朝的那批老一辈創業者了,已经到了第二代,第三代了,这些人还会任由东晋把领土扩大,让一个娃娃来当他们的老大吗?另外,后赵本盘,但是分化了的各大诸侯还在啊,这些刺头的力量不小,东晋凭什么可以去一 一荡平呢?当年我們的“李坦克”,因为彭老总打下了长沙,就感觉革命的高潮马上就要来到,然后呢?事实是残酷的。对于东晋来讲,树立“北伐”大旗是对的,但这是“务虚”层面,是情怀,可是你不能当作“务实”的来操作啊,因为实力不够啊情怀这种东西公司一定要有,因为能牵引与安慰人的心灵,但是,你把情怀当筹码,当武器弹药,当粮食钞票,那就是自欺欺人,如果老大痴迷其中,那不把家底耗光,是不会想到停止的。“愿殿下蹙废虚远之怀,以救倒悬之急,可谓以亡为存,转祸为福也。”老兄,心存高远是挺好的,但组织目前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啊因此,如果你作為公司的领導者,要如何来平衡“务虚”与“务实”的关系,如何来做到内修政治,外觀其变,這些都是值得去深度思考的。
《世维企业管理大课》咨询报名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