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三万里》要表达什么?

 新用户4718fVDY 2023-07-27 发布于重庆

这个七月,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

有人说,这部影片是要传递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诗在,文化就在”。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要观众感受盛唐气象,了解安史之乱带给国家和人民的苦难,告诫人们珍惜和平。

有人说,电影是在讲述诗人们的不同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命运的难测。

还有人说,长安就是梦想所在地,“三万里”说明梦想距离我们如此遥远。电影告诉我们古代先贤是如何坚持理想,追求人生价值的……

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7月8日全国公映,电影用168分钟的光影之旅带观众回到盛世大唐,让我们重新认识李白、高适、杜甫等“大唐群星”。电影中出现了大量的诗人和诗词,这些诗词引起了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共鸣,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去了解诗人的一生。

该片以盛唐为背景,讲述安史之乱后,整个长安因战争而陷入混乱,身处乱势之中的高适回忆起自己与李白曾经的过往。在高适眼中的李白,除了人们都熟悉的浪漫和天才,明显更加立体和全面,为求功名中的屡屡失意,呈现出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肆意洒脱背后是理想被压抑,“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的悲凉色彩。

这部电影里能看到李白、高适、杜甫等一众唐朝诗人的群像,有人统计其中呈现了不只48首唐诗,不仅呈现了长安城的繁华与衰落,还有安史之乱,百姓流离失所的画面。

高适是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唐代诗人中唯一的封侯者。电影从暮年高适的视角出发,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爆发后,高适曾三回梁园,三上黄鹤楼,三入长安,两下扬州,每一次的前往与离去都见证了众人各自的人生转折,侧面烘托出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高李二人若干次相遇和分别,到最后分道扬镳,展示了一对好友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经历。

李白作为唐朝人气最高的顶流人物,从古至今都是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代言人。最初挥金如土的富二代潇洒公子哥,后由于饮酒而变得大腹便便,梦想一剑安天下最终却沦落为满头白发的阶下囚,让人唏嘘。不过,即便外在形象不断变化,李白的内心深处仍然坚持对理想的追求,六十岁还想从军建功立业,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少年杜甫与高适在岐王府初遇,这时的杜甫性格活泼顽皮,他说“写诗我喜欢,可是写诗人人都会啊”。多年后两人在长安重逢,青年杜甫热情地与高适打招呼,还没有经历社会捶打的脸上写满了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当李白借着月色手举酒壶吟诵《将进酒》时,杜甫和高适席地而坐,杜甫专注聆听,他一生堪称李白的“头号迷弟”。

李白朗诵《将进酒》这场戏是影片中的最高潮,在硕大的鲲鹏伴随下从黄河畅游至银河,以“李白式”的超现实主义在瑰丽绚烂的光影中带给观众以极佳的视觉享受,让观众深刻体会到“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悲怆情绪,诗情饱满。

你从《长安三万里》看到了什么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