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兆言说南京有三大假文物。叶兆言是谁?他凭什么说? ![]() 叶兆言是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57年1月出生于南京。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 说起他的祖父叶圣陶,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元老。父亲叶至诚也是作家,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叶兆言的母亲姚澄,则是江苏省人人皆知的省锡剧团著名演员。 ![]() 叶兆言多产,发表了近千万字的作品,中长短篇小说和散文都有,擅长写民国时期前尘旧事。我读过他的《老南京》,当时没注意谁写的。 ![]() 我还发现,我有一点和他相似:“总是希望(南京)人少一点”。 ![]() 他说的南京三大假文物分别是夫子庙桃叶渡、鸡鸣寺胭脂井和乌衣巷王谢故居。 桃叶渡 古典诗词中经常提到的“桃叶渡”也叫南浦。辛弃疾有词句“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叫“南浦”的地方很多,比如芜湖、南昌、武汉、万州、番禺等,都在南方。南浦本指南滨水边,常被文人代指送别之地。如昆曲《琵琶记》“南浦”一折,即蔡伯喈与妻赵五娘告别的一出,原著该折为“南浦嘱别”。想必古代南方人出远门乘船的较多。 ![]() 夫子庙东侧有一条叫“桃叶渡”的古老街巷,位于秦淮河和青溪的合流处,毗邻吴敬梓故居。它与附近的乌衣巷齐名,是历史上许多诗人墨客流连,歌咏的胜境。 ![]() 东晋著名的书法家、诗人王献之(王羲之的儿子)作了首《桃叶歌》: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人们根据这首歌摹拟出不同版本的故事来。各种说法都有。大意是王献之在秦淮河畔邂逅了歌女桃叶,产生爱意。桃叶经常外出乘船过渡采购,献之不放心她,每次在渡口迎送。于是人们便称该渡口为桃叶渡。这都是传说,越编越复杂,有的还编出桃叶有个妹妹桃根。 ![]() 1984年,相关部门在此立桃叶渡碑。1987年,又在北岸建“古桃叶渡”石牌坊及套亭。2003年,扩建为桃叶渡遗址公园,东起淮清桥,西至平江府路,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 ![]() 实际上,真正的桃叶渡并不在夫子庙,而是在长江北岸浦口的“桃叶山”下。该小山才50米高,地址在浦口明城的东门(沧波门)外宣化山的东南面,也就是如今的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下泰山寺遗址以东,附近有玫瑰花园。那里才是原址所在,不远处有条路就叫南浦路。以往长江水面宽,直抵山下,有个渡口。晋元帝时此山栽满了桃树,每当风起叶落,桃叶轻浮水面,成为当地一个著名的观景胜地。 ![]() 桃叶山在清代也是有名的“六合十二景”之一。隋晋王杨广曾在此屯兵,故又称晋王山。上有塔曰晋王塔,桃叶山也就改为宝塔山。1949年4月,国民党军队怕制高点暴露目标,用炸药将残存的晋王塔炸毁。 最初山下的桃叶渡只是一个野渡,后因诗歌故事而出名。其中很多咏颂都是言“江”而非“河。比如明代昆山人沈愚的《过桃叶渡》 江花舍笑欲争春, 江水笼烟柳色新。 商女停舟唱桃叶, 东风愁杀渡江人。 夫子庙边的秦淮河,绝对无人称为“江”的。长江水面变窄后,该渡口即废,好事人将桃叶渡从僻壤移至十里风光的秦淮河边。明代就有人写诗讽道: 世间古迹杜撰多, 离奇莫过江变河。 花神应怜桃叶痴, 夜渡大江披绿蓑。 说明古时就有人不仅不信夫子庙的桃叶渡,连故事本身也不信。 ![]() 乌衣巷 乌衣巷在神州大地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刘禹锡 ![]() 刘禹锡写这首诗时,还没来过南京。如今夫子庙地区的乌衣巷,是根据刘禹锡的这首诗随便找了个地方造的,地址在大石坝街146号。 ![]() 其实这里与东晋当年的王谢两大豪门毫无关系。再说了,即使脑子糊涂也很难想象出,昔日王谢两家子弟怎么会从同一个大宅门进进出出? ![]() 不错,衣冠南渡后,大多数来南京的贵族邸宅,比较集中在秦淮河北岸。但那时不仅南京,全国各地都地广人稀,盖房子不会几家挤在一个院子里。大户人家更是一家一个大宅院。况且,这种人家也不会将住宅建在人所共知的红灯区大石坝街(现在的夫子庙步行街)上。几十年前,哪家的大姑娘一说家在大石坝街,都没人敢娶。现在大石坝街也改名叫夫子庙步行街了。 ![]() 再说了,朱雀桥并不在夫子庙景区范围内,而是在中华门上的镇淮桥东边的军师巷口,距离现在的“乌衣巷”直线距离超过800米。因为以前的秦淮河远比现在宽的多,所以它始终是一座浮桥。 ![]() 公元589 年隋朝灭陈,隋文帝杨坚下令将“建康城邑,并平荡耕垦”。一时间,六朝豪华的宫阙、官署、殿宇等建筑物,全部被拆除夷为平地。可以说六朝旧迹无一幸存。乌衣巷在隋朝的南京灭城中,随之烟消云散,荡然无存。它旁边的朱雀桥也早已不见踪影。现在换了个离乌衣巷近一点的地方建了座石桥叫朱雀桥。 ![]() 历史上,乌衣巷前身乌衣营,为三国东吴戍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兵士着装乌衣而得名。但该营在城西北,并不在秦淮河畔。 ![]() 宋代又有人指出,刘禹锡不了解南京情况,诗文有误。王榭,另有其人,并非是王、谢二人。该人以航海为业,海船失事,他误入乌衣国,娶妻生子。返回故乡南京,为了怀念乌衣国的时光,便将所住的巷子更名乌衣巷。 ![]() 胭脂井 六朝时期南京的皇宫俗称“台城”,就是在今大行宫一带。虽然台城在明初时期就无影无踪了,但怀古的人多了,无论如何也要找出个尸骨来凭吊。于是便错将玄武湖解放门一段253米的断头废城墙,称作台城做纪念。 后来人们以讹传讹,有知道的也不说破,就将错就错下去了。 ![]() 这段“台城”替身是明初建的,东西走向。当时因城墙建造修改了走向,转向北边延伸,建了半截的这段墙只好废弃成了“盲肠”。 ![]() ![]() 所以大家看到整个南京城墙,只有这里出现了一段丁字形的三叉墙。1952年,因为战备疏散的需要,在这段断头的假台城墙上开了一个“解放门”。 ![]() 这个假台城的错,还带来一系列的错。比如在它临近的鸡鸣寺找来一口枯井叫做“古胭脂井”。因传说隋朝大军打入南京时,从这口浅井中揪出了藏匿的陈后主和“后庭花”爱妃张丽华。陈后主被“请”去洛阳,张丽华当街斩首。现在这口水泥造的井,被当做“名胜古迹”供奉着,知名度奇高。 ![]() 南京专出升白旗的后主,先后有东吴的孙后主孙皓、南陈的陈后主陈叔宝和南唐的李后主李煜,而且都最后死在河南。 ![]() 历史上确实有胭脂井,但那口不在鸡鸣寺。该井在宫城的景阳殿,称景阳井。井有红色石栏,好事者附会为胭脂所染,故名胭脂井。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做诗《景阳宫井双桐》咏叹之。隋军大兵压境,皇帝再荒淫也不可能跑到寺庙里去寻欢作乐。 ![]() 2009年前后有了重大发现,终于揭开了真“台城”谜底。其北界大约在今如意里、长江后街南侧一线,南界的位置在今游府西街、文昌巷北侧一线,西界在今网巾市、邓府巷东侧一线,东界就在今利济巷西侧长发大厦一线。台城离鸡鸣寺很远。 ![]() 2014年建成开放的六朝博物馆,就建在原台城遗址的东部边缘。 ![]() 其实南京的假古迹不少,比如绣球公园的“马娘娘脚印”、清凉山公园的“诸葛亮驻马坡”、牛首山-将军山岳飞的“抗金壁垒”等。 ![]() 现在的李香君故居位于钞库街38号,该路段现划归大石坝街了。此处原是清末一袁姓道台的故居。因有秦淮河房特征,解放初期,电影《桃花扇》借此取景拍摄。1986年,经过修缮,辟为李香君故居。真的故居媚香楼在此东面,早已焚毁。 ![]() 近年来南京城墙上还开了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长干门、华严岗门、标营门等城门。现在还在继续造假文物,比如下关的假中山码头、水西门广场上的赏心亭和孙楚酒楼、总统府里的陶林二公祠。大报恩寺造了个毫无禅意的玻璃幕墙塔,牛首山造了个莫名其妙的金碧辉煌佛顶寺。不解说以为是KTV歌舞厅。 ![]() 此处现建了个大玩具“佛顶寺” 这些假冒古迹的景观工程,修得如同古装剧片场,与农村的新居比“漂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