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礜石

 奇奇中医堂 2023-07-27 发布于北京

  

  

礜石

(奇奇中医堂整理)


【本经原文】

礜石,味辛,大热,有毒。主寒热,鼠瘘,蚀疮,死肌,风痹,腹中坚癖,邪气,除热,杀百兽,一名青分石,一名立制石,一名固羊石。出山谷。

【释名】《吴普》曰:白巩石,一名鼠乡,神农岐伯辛有毒,桐君有毒,黄帝甘有毒。李氏云:或生魏兴,或生少室,十二月采(《御览》引云,一名太白,一名泽乳,一名食盐,又云李氏大寒,主温热)《名医》曰:一名白巩石,一名太白石,一名泽乳,一名食盐,生汉中及少室,采无时。案《说文》云:巩,毒石也,出汉中。《西山经》云:皋涂之山,有白石焉。其名曰巩,可以毒鼠。《范子计然》云:巩石出汉中,色白者善。《淮南子》地形训云:白天九百岁生白巩,高诱云:白巩,巩石也。又说林训云:人食巩石而死,蚕食之而肥。高诱云:巩石,出阴山,一曰能杀鼠。案《西山经》云:毒鼠,即治鼠瘘也。

礜石的拼音:[yù shí],基本解释:一种性热含毒的矿石,即硫砒铁矿。也叫毒砂。

毒砂,又名:砷黄铁矿。生长环境:毒砂在地表易风化成臭葱石等土状风化物,表面为褐黄、黄白、灰白、绿、红褐、黄褐、黑褐等色,被膜覆盖处,光泽暗淡,硬度低于小刀甚至低于指甲。呵气于臭葱石等土状风化物上,可闻到带砷的臭味,有毒,不可口尝。火烧之有升华物,伴发蒜臭气并熔成磁性小球。

【产地】产出于硫化物矿脉中,或粒状分散于矿脉及围蚀变带中,此时多与白色绢云母、铜黄色“金星状”黄铁矿共存。除古产地陕西、湖北、河南、四川、甘肃、辽宁、山西等地仍有产出外,山东、江西、广东、广西、湖南、吉林、青海、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亦有产出。

【性味】味辛甘,性热,有毒。

【归经】入肺经、脾经。入手、足太阴经。

【功能】消冷积,祛寒湿,蚀恶肉,杀虫。

【主治】治痼冷腹痛,积聚坚癖,风冷湿痹,痔瘘息肉,恶疮癣疾。

【相关论述】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蚀疮死肌,风痹,腹中坚癖邪气。

②《吴普本草》:李氏:主温热。

③《别录》:除热,明目,下气,除膈中热,止消渴,益肝气,破积聚,痼冷腹痛,去鼻中息肉。

④《药性论》:除胸膈间积气,去冷湿风痹瘙痒皆积年者。

⑤《纲目》:礜石,性气与砒石相近,盖亦其类也。古方礜石、矾石,常相浑书,盖二字相似故误耳。然矾石性寒无毒,礜石性热有毒,不可不审。陆农师云:礜石之力,十倍钟乳。按今洛水不冰,下亦有N石,人谓之温洛是也。取此石安瓮中,水亦不冰,其性如此,岂可服。

⑥《本经逢原》:砒石略带黄晕,礜石全白,稍有分别。其热毒之性,不减砒石。今药肆中往往以充砒石,而礜石仅可破积攻痹,不能开痰散结,是以胜金丹、截疟丹撮之不效者,良由误用礜石之故。

【相关配伍】

①治脚气:白礜石二斤。酒三斗,渍四、五日,稍饮之。(《补缺肘后方》)

②治疟疾寒热,脾脏肿大:礜石研末,制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粒,开水送下,未效者量可稍增。(《矿物药与丹药》)

③治小儿眼疳,生翳膜遮睛,欲失明:礜石一分,石决明一分,甘菊花一分,甘泉水一分,夜明砂一分(微炙),黄连一分(去须)。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以米泔同煮猪肝一具令烂熟,量儿大小,加减服之。(《普济方》N石散)

④治久疥癣:礜石、水银、蛇床子、黄连各一两。上四味为末,以猪脂七合和搅,不见水银为熟。敷之。(《千金方》)

⑤治瘰疬、赘瘤:礜石、白矾各等分。共研为末。用少许涂敷患处。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内服宜慎。不宜多服久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