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教师应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

 胡艳杰 2023-07-27 发布于河南

课堂,是教师授课、育人的主阵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了解一些教学策略,这对我们极为有益。
在《7天建立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系统》这本书的前言中,作者罗博·普莱文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做: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的教学法。
作者说道:
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人的心理需求分为三大类,它们在预防和应对学生不当行为问题方面至关重要。
一是对“权利”的需求,即人们渴望被认可,渴望自由和自主选择权,渴望功成名就并且能对社会做出贡献,希望自己拥有卓越的能力;
二是对“乐趣”的需求,即人都有好奇心,充满趣味的事物更能让我们愉快地学习和成长,这种趣味还包括冒险、惊喜及多样化,这样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是对“归属感”的需求,包括被重视、被欣赏、被需要以及超越自我的需求。
试想一下,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选择权和自由,又如何喜欢学校的生活?比如,课余时间常常被各科老师安排得满满当当,却不能从自我实际出发自主去安排,或是体育课常常被取消,变成自习课,或是无论你愿不愿意,全部学生都要在放学后,集体延长时间继续去学习。
长期如此,教室里、校园里死气沉沉,没有任何欢声笑语,有些学生就会选择离开学校,过早进入社会。如果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去选择,就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而不是一部分学生在假装努力学习。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上没有一点幽默感,没有趣味,一堂课下来,师生之间也毫无互动,又怎能让学生有所收获?作者说,如果你不给他们乐趣,他们就会自己制造乐趣。比如,小声说话、传纸条、玩手机等等。因此,做一个幽默、有趣、风格百变的老师,真的特别重要。我们可以用音乐、视频,或是新奇的活动道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是让学生站起来活动活动四肢,都可以让学生精神焕发。
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得不到肯定、赞许,他们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那么,就会觉得与这个集体格格不入,继而产生孤独感、疏离感。因此,教师应该真诚地肯定学生,让学生再接再厉。
总之,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心理需求的满足,否则,学生极有可能做出一些不当行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