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掌控习惯》

 路之长成01 2023-07-27 发布于广西

2023年以来,我的工作和生活里增添了很多新的小习惯,刚好结合最近在读的詹姆斯·克利尔的《掌控习惯》,谈谈自己对习惯的新认识。

本书读完,我最大的感悟就是:生活由一个个小习惯构成,而习惯的形成是有一套方法论的,谁能掌控习惯,谁就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

作者总结了习惯养成的四步模型:
1)提示
2)渴求
3)反应
4)奖励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分别谈谈每一步的理解:

首先,提示,让它显而易见。

所谓提示,即能够触发你的大脑启动某种行为举止的东西。我们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做某件事情,过去是留意那些保证生存的东西(食物、水源、性),现在我们更多的关注金钱名誉、权力地位、赞美认可、爱情友谊、满足感等等。

比如,有个成语叫做:触景生情。这里的“景”就是一种提示,看到一副场景后发生联想,进而产生了情感。

比如,微信、短信或者APP上的红点,我们看到之后,就想执行“点开”这个动作,满足获取信息的欲望。

比如,网络上那些模特们性感、健硕的身材,会让你产生“想要这样身材的想法”,进而可能办了张健身卡或出门运动。

而我给自己设定的提示是:
1)每天早晨4点40分的“森林里的鸟叫声”。每当我听到这个声音就会自动醒来,然后会执行一连几个简单的惯常行为:喝杯开水、上个洗手间、简单拉伸、准备晨跑。这个闹铃提示声就好像在传递一个信息:“起床,运动啦,我是一个自律,爱好晨练的人。”
2)房间、客厅、书柜、副驾驶上的书。各个环境里都充满了“阅读”的提示,让我一有空闲时间就可以翻翻书,这样的操作直接替代了之前刷手机的动作。

其次,渴求,让它有吸引力。

光有提示还不行,你还得充满渴望,即想通过接下来的行为获得什么样的效果。

所谓渴求,是每一个习惯背后的动力。我们渴望的不是获得习惯本身,而是通过习惯给我们带来的状态变化。

比如,早起不是我的动机,而是自律和主动给我带来对生活的掌控感。

比如,我渴望的不是跑步,而是运动后大汗淋漓、头脑清晰的舒适感。

比如,日更写作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每天的写作促进自己的思考和成长。

当然,渴求因人而异,理论上,我们看到的任何一条信息都能产生渴望,但实际中,驱使人们行动的提示多种多样。

对于赌徒来说,老虎机的运转声、麻将桌的洗牌声,都可能引发强烈的欲望,而那些很少赌博的人,则觉得这些声音吵杂,想尽量远离。

第三,反应,让它简便易行。

所谓反应,就是实际的行动或思想上的回应。

比如,早上起床后,你想补充水分、清醒一下头脑,如果床头柜上就有一杯水,你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这个动作。相反,如果你还要去客厅找到热水壶烧水,那就无形中增加了难度。

比如,你看到模特们性感、健硕的身材,但是你又看看自己的大肚子,虽然你的内心也充满渴望想要这样的好身材,但是实际行动需要付出的努力远超你的想象,因此你也不会去做。相反,如果是健身教练告诉你一开始只需要每天完成一个俯卧撑,你可能就会执行起来。

第四,奖励,让它令人愉悦。

获得奖励是每个习惯的最终目标。

比如,我通过早起晨跑,立马能够获得一种舒适的精神状态,进而又一次明确了自己自律、爱好晨练的身份。

比如,通过写作,我们可以立马看到自己原创作品的产生,同时思考能力在逐步提高。

这四个条件最终形成了一个循环,提示的作用是让你注意到奖励的存在,渴望是想要获得这份奖励,做出反应则是获得了奖励。

好习惯的养成是这样,那么戒除坏习惯,我们可以通过逆向思考来解决,即:

1)让提示无从显现

2)让渴求缺乏吸引力

3)让反应难以实行

4)让奖励令人厌烦

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一个想要获得改变的人,都应该认真践行这本书中的智慧。


我们一开始不是这样的人,是我们的习惯让我变成这样的人。所有的改变都需要一点一滴、日复一日、习惯在习惯的积累。因此,把握好每一次习惯,因为它都是在投票给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