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五帖占据书坛半壁江山,学透一件,便可傲视群雄,至今99%的人做不到!

 墨品书法网 2023-07-27 发布于北京

在长达2000多年的书法史上,诞生了无数书法家和数不清的法帖,后人拜他们为师,临摹他们的作品,最终有所成就,古人的笔法也正是这么传下来的。历代统治者不乏书法迷,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宋太宗、宋徽宗、乾隆等,他们在位期间汇集古代名家真迹,编成丛帖供后人学习,《淳化阁帖》和《三希堂法帖》就是这么诞生的。

不过,古代名家虽多,但跟着几位比起来,就只能算是“配角”了,他们的法帖占据书法的半壁河山,这五人就是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王珣和杨凝式,是实至名归的“百代之师”,而他们最经典的五件作品,正是“天下五大行书”。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笔法”代代相传并未断绝,从其子王献之、隋代僧智永、唐代虞世南、褚遂良、宋代米芾、到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兰亭序》真迹去向不明,据说在李世民昭陵内,而其摹本以冯承素“神龙本”最佳,“双钩填墨”技法堪比古代的“复印机”,是名副其实的“下真迹一等”。

颜真卿《祭侄文稿》是“天下第二行书”,由元代鲜于枢亲封。此作写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全卷268个字,只蘸墨七次,它是“五大行书”中情感最饱满者。颜真卿此帖精妙之处在“篆籀笔法”,通过飞白、枯笔、屋漏痕,营造迟涩节奏,在纸上写出了石刻风化的趣味。

《黄州寒食帖》是苏轼个人的“兰亭序”,黄庭坚认为“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此帖中苏轼将颜真卿、杨凝式、李建中笔法合一,在“尚意”书风影响下,直抒胸臆,既合古法,又极富文人气,被誉为“才子书法第一帖”。苏轼在结字、用笔上做到了师古不泥古,于“宋四家”中最具创新性。

“天下第四行书”《伯远帖》不仅是“王氏家族”唯一传世真迹,也是整个东晋唯一的书法真迹,乾隆对它爱不释手,将其与羲之《快雪时晴帖》、献之《中秋帖》合称“三希”。此作是最符合魏晋笔法原貌的作品,清代收藏家安岐评价它:“有自然沉着之气,非唐模双钩者可比”。

“天下第五行书”《韭花帖》出自杨凝式之手,“宋四家”都学过他,此帖上承“二王”笔法、突破唐代后期书风,下开宋代“尚意”先河,如果没有此帖,北宋书法的辉煌将大打折扣。它被誉为“五代兰亭”,又以质朴沉着的用笔、形散神聚的章法对羲之一派有所突破。

这五件作品中共750余字,任何一字都是笔法的“宝库”,能参透五件之一,便足以傲视书坛了,可惜99%的人做不到。如果大家能够耐下心来,将这五件作品细细临摹,那么自此以后,再复杂的笔法、高难度的字帖,都将迎刃而解。我们常说要“取法乎上”,恐怕也没有其他作品能比它们“更上一层楼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