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摆脱他人眼光,自由地做自己?|与萨特一起升维认知

 HAINABAICHIAN 2023-07-27 发布于陕西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与萨特一起升维认知》

本书作者弗雷德里克 ·阿卢什主修民族学和心理学,担任巴黎一所中学的哲学教授,著有《哲学如何帮助我们生活》《与帕斯卡一起反脆弱性》《与萨特一起升维认知》等。

萨特的存在主义让我们发现我们是自由的,我们有能力也应当改造自己的生活。克服制约我们的社会、宗教或个人条件,识别我们与他人关系的冲突。萨特提醒我们,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能思考,而这也意味着我们时刻拥有选择的自由......萨特的哲学像一剂兴奋剂,责成我们采取行动,不找任何借口。

萨特的哲学禁止我们与自己讲条件,禁止各种不在场证明和逃避策略——有时会让我们感觉问心无愧。但面对现实才是我们的机会,让我们最终能够与自己和谐相处,品尝到真实的喜悦。

哲学家萨特认为,正是这些标签束缚了我们的自由,除了我们自己,没人能定义我们和我们的生活。本书从萨特的哲学出发,提出三个方法,帮我们找到自己,也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

01
认识决定论


书中提到决定论束缚了我们的意识。比如你没有办法改变你的出身、国籍、肤色,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你怎么看待这件事?你觉得这件事很重要吗?你可以把它看得很重,但是你也可以把它看得很轻,认为这些事情不能够阻碍你的人生规划。

1、三种决定论

决定论有很多体现方式:

第一种决定论,就是所谓的先天决定论。先天决定论就是我的愚笨或者其他缺点已经是老天爷决定好了的,所以我不能做这个或者做那个。这样就会束缚我们的意识,让我们觉得这是先天的,无法改变。

第二种决定论,就是所谓的宗教决定论。宗教决定论在欧洲的体现方式是什么呢?就是上帝决定一切。上帝既然把所有的事情都决定好了,那我为什么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呢?

第三种决定论,大约是二十世纪出现的,就是弗洛伊德式的童年创伤决定论。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你小时候受到的心理刺激,会对你的一生构成非常深刻的影响,你永远都没有办法摆脱这种影响。

现代很多人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要么是先天决定论,要么是宗教决定论,要么是弗洛伊德式的决定论,就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办法改变了。

2、“他人即地狱”

萨特就有一句名言了:“他人即地狱。”

“他人即地狱”来自萨特的一部很重要的戏剧作品《隔离审讯》。在这部戏剧里面,有三个主人公:第一个主人公叫加尔桑,第二个主人公叫伊奈斯,第三个主人公叫艾斯黛尔。这三个人都死了,在地狱里面互相指责,但是通过彼此的攻击和谩骂,他们也开始反思,自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通过彼此攻防的推演,他们的境界都到了一个更高的程度。他们意识到,所有他们生前所做的那些事情,都是社会的条条框框强加给他们的,在生前,他们自己的自由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萨特提出了这样一个例子:你可以跟在一个人后面,看着他。你知道最尴尬的时候是什么吗?是被看的人突然头一回也看着你:“你看着我干吗?”你就会觉得有一种回旋镖效应,你去看别人,但别人也看你了,结果就像丢出去的回旋镖,飞回来的时候在你脑袋上也砸了一下。

比如,美国的警察往往可能对黑人有偏见,所以几个白人小伙子晚上在马路上逛,稍微正常一点,警察不会来盘问,但是几个黑人青年,如果同样聚众在马路上逛的话,警察就会来盘问了。为什么呢?因为在白人警察的视野中,黑人已经被客体化了。

黑人当然感觉很不爽,会想:你盘问我,你不去盘问白人,这对我明显是不公平的。因此他也会用充满怨气的眼光来看警察。在这样一个情况下,警察又被黑人客体化了,然后就会导致很多的社会冲突。

但是所有这些悲剧,原来都是来自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就是我看你,你看我,看着看着就产生了巨大的怒火,这就是来自我们日常生活的这些小事,这就是萨特发现的。

萨特说,别人在用决定论的目光看着你的时候,你别忘了,你在用同样的目光去看待别人,你也在消灭别人的自由,因此对于被凝视的那个他人来说,你也同样是地狱。

02
如何打破决定论的链条


那就是用意识自由来打破决定论的链条。为什么说决定论的链条是困不住意识自由的。为了讨论这个问题,萨特在《存在与虚无》这部哲学著作里面,就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区分,就是人与物的区分。

1、人的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提出一个观点,物的本质就在于存在和本质是一样的。什么叫存在?什么叫本质?在萨特的语境里面,存在就是指一个事物当下的呈现样态,本质就是对于这个事物的刻板成见。

比如,水是无味的、透明的,这是对于水的一个本质性的规定,因此只要是水,在任何一个情况下呈现出来的水,都应该具有这样的特点。

而女人就应该是温柔的、贤淑的吗?但有些女孩就不温柔、不贤淑。你要给人加上一个本质性的规定,是非常难的。对于物来说,存在与本质是合一的;对于人来说,存在和本质之间有一个偏差,这就是人和物之间的一个根本区别。

其中萨特站在个体的感受的角度去理解“存在”,称之为“自为的存在”。他认为桌子、一本书、一个客厅,它们姑且也能算是存在,但它们是次一等的存在,称之为“自在的存在”。

概而言之,所谓的“自为的存在”,就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存在,我知道我存在的存在。比如你在这里,这件事你是知道的,因为你是个人。桌子存在在这里,桌子知道自己存在在这里吗?它不知道。

2、保持适当的虚无

萨特的名著《存在与虚无》中“虚无”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虚无”其实也是两个层面。

比如这张桌子某种意义上就是虚无。因为它没有自我的计划,它不知道自己是桌子。

那么人类的虚无状态体现在哪里呢?就是我没有计划,没有想法,我脑子里空空的,我觉得自己像是浮萍,在水面上漂啊漂,这也是一种虚无感。萨特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非观点,虚无感或者至少说适当的虚无感,对你有好处。

为什么呢?因为过多的决定论和过多的理想,很可能不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是你的周围强迫你接受的,而这些想法有可能是有害的,会让你变成一个巨大的社会机器当中的一个齿轮。所以有虚无感,就多多少少给你留下一个空间,有一个地方对所谓的理想进行反思。能够反思,恰恰证明你有自由意识,证明你不是物。

萨特说,人的本性是让他自由地进行选择,有人选错了,你指责他就是了。而你现在因为担心有些人选错了,就按照一个统一的模板去要求所有的人:“瞧,这就是对的模板。”万一这个“对的模板”本身是错的呢?那你连一点改正的机会都没了。

所以要让选择先行,不能够让本质来束缚我们的选择,这就是萨特的人生哲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这个重要的思想,在哲学书里面会表达得非常抽象,叫“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说:“什么是存在先于本质呢?就是人类存在在先,然后再相互遇见,构成世界,接着用意识感知对方、定义对方。人类,就像存在主义描述的那样,如果不被定义,就什么也不是,那么他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发展了。”

萨特说,对个体的尊重多一点,对自己的尊重也多一点,这样一来,社会之中人和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就会减少。那么自由既然是个好东西,那我们每个人又怎么从自我做起,来确立自身的自由呢?

3、让意识自由

作者说:“不要妄想成为上帝。”意思是说,不要妄想自己变得完美,不要做完美主义者。如果你在一件事情上,投入了过多的精力,完全按照完美主义者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和别人,你反而会失去自由。为什么呢?因为你把时间、精力和钱财,都耗费在一件事情上了,你就没有余下的时间、精力和钱财,来应对其他的事情了。

其次,不让历史束缚自己。萨特说,我们不要让过去成为一个负担,影响我们未来的选择。要问问自己历史的回忆是取决于你当下的选择的,还是你的当下选择最重要。

最后,不要自欺欺人。自我欺骗,可以说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是处处可见的。

比如,男生问女生:“今晚有空吗?我们一起吃点牛排好了,附近开了一家日料店也不错。”女生心想:“我不想陪你。”但女生嘴上可不能这么说,她说:“实在不好意思,改天吧,今晚我有个工作,我要加班。”

萨特不是很喜欢这种做法,要诚实,不要自欺,你如果考虑到面子的原因,说些暧昧的话,导致对方误解了,最后会给对方更多伤害。但是这里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要说一些伤害人的话。

比如,有的人说了伤害对方的话,他会说,我说话直,你别介意。但是萨特说,你这是拿说话直作为借口,来掩饰你在伤害别人。其实每个人的自由,都会使得他的行为带有一定偶然性。一个貌似是直肠子的人,有时候也会说些细腻的话,有些人貌似心思很细腻,有时候说话也会不过脑子。

所以每个人都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灵活性和自由性,不要让自己的行为被这样一些僵死的标签给束缚住,不要成为一个自欺欺人的人。如果你让这样一些僵死的标签把自己束缚住了,并且以这些标签为借口,来掩饰自己行为中的不当,你所做的事就是在自欺欺人。

4、让意识转化为行动

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意识是自由的,但这还不够,既然你意识到你是自由的,就要勇于行动。怎么样把意识的自由变成自由的行动呢?萨特说,要积极地投入现实生活,看看你的力量能够伸展到多远,然后小心地拓展你的行动范围的可能边界,这就是萨特的一种积极的行动观。

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很多精神激励法了:

第一,用思考死亡激励自己。死亡怎么能够对于你当下的积极行动构成一种精神激励呢?

从萨特的角度来说,人死了这件事为什么很可怕,是因为人死了以后,你就没办法为自己辩护了,别人怎么说你都是可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现在的时间,多做一些事情,让自己的自由在世界上留下的印记多一点。

像萨特,现在谁敢否认萨特是一个文学家?提到萨特很明显,哲学家、文艺评论家、小说家、戏剧家、政治评论家、政治活动家……这些都是名副其实的。为什么呢?他生前真这么做了。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人的死也能够对你构成某种精神激励,让你意识到你人生的有限性,让你意识到你当下选择可能起到的重大作用。

第二,不要低估自己。在公司的工作里面,有一个很难的案子,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多出点力,自己不想做。但是你要知道,这个案子做成了,大家都有利益,你多做一点又怎么样呢?你又能锻炼自己的能力。所以不要等着别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自己先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你自己能干的就先干,别老等着别人干。萨特并不主张大家要搞蛮干,要有一个缜密的计划,要注意和别人的配合。

最后,面对挑战,勇于冒险。萨特说,你要化挑战为机遇,如果什么事情都唾手可得,人生就没有快感了。有点挑战,有点刺激,这才好玩。而且这么大的困难你克服了,以后你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信心。

如果你能够享受挑战所带来的乐趣的话,你的性情都会发生改变,这种性情的改变就是你会变成一个乐于冒险的人。冒险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享受偶然性。有风险的事情、有偶然性的事情才叫冒险,没有偶然性的事情,它就不叫冒险。

比如,书中提到假设你是个国家级运动员,但是在一次不幸的车祸里面,失去了双腿,你根本就没有办法再参加比赛了。你为了参加这次比赛,已经付出了多年的努力,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以后你的人生似乎就被毁掉了,这是很惨的情况。惨到这个地步,萨特说你仍然有自由,因为你有参加残运会、残奥会的自由,有推着轮椅前进的自由,总有一个赛道适合你。

很多人都是在遭受重大的人生打击之后,仍然获得了自己前进的自由。贝多芬失聪了,他以后照样写曲子,写得仍然扣人心弦。他是怎么做到的?因为他没有被命运扼住喉咙,他反过来却扼住了命运的喉咙。

超越自我的意义,不会因为没有腿而改变。你要思考的是,在没有腿的情况下,你要改变赛道。要通过自己想法的改变,来改变自己对于处境的认识,然后将想法变成一些行动,最后改变自己真正的处境,这就是萨特要教给我们的一些人生哲学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