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中获取的理性感悟,送给哲粉!

 知鱼之乐uo5wuu 2020-07-07

  来日方长

有几人来  

萨特在法国简直可以是神一样的人物,为何如此呢?我们看看他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的论述就知道。

哲学巨人胡塞尔在研究了一阵人的存在问题之后,就把它搁置了起来,而萨特却把这些问题又重新拾起,进行了新的加工和梳理。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存在的想象与现象的存在

萨特认为人类世界中存在的现象和现象的存在应该分开来看,二者不是同一的。前者指存在也即事物表象的呈现,而后者指存在,是一种存在物的存在。

2,事物的本质

萨特说,本质不在对象中,而在对对象意义的赋予和探索中。由此,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理解和区分应该被消除。现象是什么,我们的感觉就是什么,因为现象就是自身的揭示。我们应该避开现象与本质的二元对立,进入到显现事物本质的无限序列中。

存在超出了人对它的认识,为认识提供基础,存在属于本体。人的意识永远能够超越存在物,但它不是走向存在,而是走向存在的意义,外界事物存在的意义就是向意识或意识领域揭示自身。

3,存在的两种形式

萨特认为存在有两种形式,即自在和自为。

自在相对简单,是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相融入。自在物只是在那里,比如一块石头或一张桌子,其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的存在意义需要自为(即人们的定义和意义赋予)来揭示和考问。

自为相对复杂,因为它涉及到人的意识和精神,它与自身意识同一,给我们的意识增加意向性和自觉性,但它需要自在作为支撑和前提,否则世界将会是空无一物,自为的存在是世界的意义,通过自为,通过自我的自由选择,我们赋予这个世界以意义。

4,存在与虚无

海德格尔认为世界是“指一个实际上的此在‘生活’在其中的东西”。在这里萨特从海德格尔称之为的“在世”找到了一条合适的途径。萨特认为“睁开眼睛并且完全素朴地考问在世的人这个整体就够了。”“我这个人,如果我把他看成是此刻在世的,我就发现他面对存在采取了一种考问的态度。”这个在世的我是在向存在考问它的存在方式或它的存在,并且期待被考问存在的回答。

而西方现代哲学都指向了这个问题,即我在这个世界上活着,我在。而虚无是对存在的否定,比如东方佛学中的“空",认为一切都是过眼烟云,终将成空,因此我们不能太过于执着活着时的”存在“,应该破除我执,进入到虚空之中。但是问题是,在世的人不是活在真空中,他们面对世界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融入社群。一旦他进入形而上,开始考问自己的存在(即活着的意义),处于这个大问题之中,他就会感受到人的时间性所带给他的虚无。因为任何生命个体都逃不过”时间“,所有的事物都在”时间“中。

5,自由与选择

萨特认为,人是自由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选择和改变实现自由。对于人来说,人生就是一场不断选择的过程,其存在就是自我选择,我们所能接受的任何东西都来自于意识,这种意识导致我们的选择。

人的实体是一个能实现自身与世界、自身与自身的虚无化脱离的存在,这种脱离的可能性成就了自由。自由没有本质,就像风,它不停地吹,不断地形成,拒绝被封闭在一个类似真实的定义中,自由是所有本身的基础。人是在无数的可能性的探索和超越中揭示并创造这个世界的,因此,在自由中,存在先于本质并支配本质。

人活着就是对存在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澄清和照亮。

结语——

最后,萨特盛赞了海德格尔的那句话:”人是被遗弃到这个世界上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存在的遗忘’之中。人何以为人的本质也是被遗忘的。“

萨特总结说,我们虽然自由,能做出各种选择和判断,但却永远无法逃脱存在的纠缠和时间的绵延。

哲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