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后,我们都要学会打硬仗了

 张立品vnf7h6ps 2023-07-27 发布于广东

“你必须打的是你正在打的仗,而不是你所希望打的仗。”

这几年,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成为许多人共同的体感。过去那些确切的、稳定的增长模式,正在被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逐渐蚕食。红利期,只要不偷懒,似乎都能赚到钱;当红利渐渐褪去,赚钱,就要考验真本事了。

什么是真本事?就是打硬仗的能力。以前容易的机会,就像那些低垂的果实,俯首可拾;现在,个人和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去摘那些高处的果实。机会依然有,只是成功的难度系数增加了。打硬仗,成了所有企业,所有人的必修课。

01

打硬仗,是最好的团建

过去我们一直说打胜仗是最好的团建。没有人不想打胜仗,但今天胜仗越来越难,而硬仗越来越多。美军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你必须打的是你正在打的仗,而不是你所希望打的仗。硬仗,很难,但必须要打。

华为文化中,有一条叫做“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这句话产生于华为的代理业务,当时为了能与其他代理公司拉开差距,华为创造了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全天候的服务方式,所有部门力出一孔,全力满足客户需求。正是依靠“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这样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华为才攻下了一个个山头,在竞争激烈的电信市场赢下了一席之地。

打硬仗,就是最好的团建。奔着目标死磕,才能团结一致;并肩作战,才会形成战友之间的情谊。在一场场硬仗中,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自然就形成了。

02

成长,就是不断打硬仗

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诞生许多精彩绝伦的想法和点子。战略,从来不是拉开平庸和卓越距离的原因,执行力才是。纵观商业世界,那些伟大的企业,无不是打下了一场又一场硬仗,过五关斩六将才杀出重围的。

因为打硬仗,是不断生长出新的能力的过程。打硬仗,面临的是不确定的市场环境,我们的一切决策和行动,都是基于真实的市场情况。每打一场硬仗,组织和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在不断增强。而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我们的产品研发能力,创新能力也必须同步跟上。身处硬战里,倒逼我们推着自己往前走,去突破,去成长。

打硬仗,也是筛选核心团队的过程。人才是剩下来的,不是管出来的。在打硬仗的过程中,总会有人离开,有人掉队,只有最后剩下来的人,才是志同道合的人。跟着团队一起拼过,共进退过,这样的人才,无论心力还是战斗力,都非常强大。他们能够顶得住压力,耐得住寂寞,把事情做好,做成。这些人,才是一家企业最核心的人才。

03

要把硬仗,变成胜仗

打硬仗的过程很重要,能不能提升硬仗的胜率,同样重要。如何把一场场硬仗,变成胜仗呢?几点建议:

聚焦资源

所谓硬仗,是企业将战略转化为具体的战役,是支撑战略目标实现的保障。硬仗不是多多益善,太多,既分散精力,也会让大家感觉到很累。企业要找到那些真正影响全局的,关键之战。

找到了关键之战,接下来就是配备资源。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创业企业,要以最少的投入,赢得最大的回报。因此必须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以有限的兵力集中攻破那些必打的战役,做深,做透,才能做赢。

上下同心

公司最大的成本是沟通的成本。打硬仗前,团队内部要对目标的一致性达成共识。只有共识,才能共创。要确保所有人在同一张战略地图下作战,谋定而后动,才能事半功倍。

除了一致的目标,还要制定明确的行动计划。许多时候,我们在制定目标时,往往只关注业绩指标的数量,而忽略了实现指标的关键行动。管理者,不仅要传递信心,还要分工明确,并给予行动支持,确保每个人都了解目标,都有能力达成目标。

做好激励

硬仗一般都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周期,在这个周期里,要设置好激励的节点,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小目标,就要给出相应的正反馈。否则太长的战线,会慢慢消耗掉团队初始的斗志和信心。

其次越是硬仗,越要有足够大的激励。任何只谈目标不谈钱的行为,都是耍流氓。金钱回报虽然不是目的,但能带来意义感和荣誉感,能极大地激发团队的能量,让大家保持高涨的士气。激励越到位,硬仗的胜率越高。重赏之下,必有人能拿到结果。

写在最后:

有的人一听到要打硬战,就开始害怕,害怕失败,害怕吃苦。平稳的事业虽然幸运,但缺少一些动力。硬战就像弹簧,你蓄的力越大,爆发的弹跳力就越强。打硬战,是大浪淘沙,洗炼真金的必经过程。

图片

就像电影《长安三万里》李白的那句千古名句:“轻舟已过万重山”。扶摇直上九万里是一种诗意,病树前头万木春也是一种诗意。愿你我在经历了那些必须要打的硬战后,也能云淡风轻地说出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END

图片

关注CGL,职场成长,快人一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