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落枕的一针疗法经验汇聚

 阿圣_ 2023-07-27 发布于重庆
青竹中医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图片


1210篇,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青竹中医

 导读 

落枕是每个针灸临床大夫都会遇到的疾病,也是让很多初次针灸病人体会到针灸速效特点的一个疾病,属于针灸的优势病种。本文汇聚了多种落枕一针疗法经验,也许其中一两个新思路能给人启发。

落枕常与睡眠姿势不正,或枕头高低不适,或因负重颈部过度扭转,或寒邪侵袭颈背部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病位在颈项部经筋,与督脉、手足太阳和足少阳经密切相关,是经筋受损导致气血阻滞不通引发的筋络拘急。
中医辨证一般有:项背部强痛低头加重,项背部压痛明显者,病在督脉与太阳经;颈肩部疼痛,头部歪向患侧,颈肩部压痛明显者,病在少阳经;有明显的感受风寒史,颈项疼痛重着,或伴恶寒发热、头痛者为风寒袭络;颈项部刺痛,固定不移,且有明显的夜卧姿势不当或颈项外伤史者为气滞血瘀。

西医认为落枕是因睡眠时头部姿势不正确、受凉、枕头过高过低或过度扭转,使颈部肌肉长时间受到牵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导致颈部软组织损伤,严重时伴有颈椎关节紊乱。

落枕的治疗方法有很多,触诊定局部位置后,远端刺激配合局部针刺一般一两次即可治好,大多数当场见效。


合谷穴

治疗类型:压痛点在胸锁乳突肌或胸锁乳突肌紧张而不能转头者,可辨为阳明经落枕,选用合谷穴。

合谷穴治疗此类型落枕有奇效,但需要改变以往的进针方向——选患侧合谷,将针尖朝向肘尖进针,进针约1.2寸左右,角度约30~45度,得气后嘱患者缓慢转动颈部,一般可立刻转头。

外劳宫

治疗类型:落枕特效穴,一切落枕均可适用

外劳宫位于人体的手背上,在二、三掌骨之间,两指骨尽头起,向外一拇指宽处。外劳宫是治疗落枕的特效穴,因而被命名为落枕穴。操作时可交替点按双手落枕穴,同时配合头部活动增强效果。

中渚穴/悬钟穴

治疗类型:适用于少阳经落枕,即颈肩部疼痛,头部歪向患侧,颈肩部压痛明显者。

中渚穴位于人体的手背上,在四、五掌骨之间,第四指掌关节后方凹陷中。一般治疗引起项背部疼痛的落枕。

悬钟穴位于外踝高点上三寸,腓骨前缘。此穴属于上病下治的一种范畴,《针灸大成》讲悬钟主“颈项强”,也是治疗落枕的特效穴。选患侧悬钟穴,需针尖略向上刺入,得气后患者活动颈部,有针感从悬钟穴向上传导者,效果最佳。如果不方便针刺悬钟,也可选用患侧的手少阳经的中渚穴,得气后嘱患者活动颈项部。

后溪穴

治疗类型:压痛点位于颈后正中、颈椎旁或者肩胛骨内侧的,即压痛点位于督脉或太阳经上,可选用足太阳经上的“输穴”束骨,但因针刺不方便、多选用同名经上的后溪穴。

取后溪穴时,可微握拳,找到尺侧第五掌指关节后缘,远端掌侧纹头赤白肉际处。一般可取双侧后溪,针尖朝三间穴或合谷穴位置透刺,得气后配合颈部俯仰运动。

灵骨、大白

治疗类型:一侧疼痛或头部不能转侧者。

董氏奇穴有740余穴,分布在手、臂、足、腿、耳和头面部,有部分穴位和十四正经穴位重合,但仍有很多经外奇穴在临床应用中有奇效。灵骨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接合处,针刺时需紧贴骨头刺入。大白穴位于食指桡侧,第二掌骨小头后方,同三间穴。针刺治疗落枕时可选用1寸针,于健侧贴骨直刺灵骨和大白,得气后配合头部转动加强疗效。灵骨穴应肾,大白穴通肺,两穴配合有金水相通之意,除落枕外,在治疗呼吸病、坐骨神经痛亦有特效。

耳针

治疗类型:畏惧针刺者。

耳针即用王不留行籽或钦针贴压刺激耳部穴位。耳针为全息理论的一种应用,全身基本在耳朵上都有反应区。耳穴刺激在临床中也经常应用,但效果时好时坏,耳针的有效率关键在于刺激量,最好选用王不留行籽用力按压,按压至耳朵发红发胀视为得气(或先将双耳揉搓至发红发胀再贴耳穴),嘱咐患者经常按揉,才能达到效果。治疗落枕时可选用双侧耳穴的颈项区和枕颞部反射区,夏天可两天更换一次,冬季可延长至三天。

动筋针

治疗类型:畏惧针感者。

动筋针可治经筋方面的疾病,落枕属于其适用范畴。落枕虽是一种常见疾病,但对于具体患者,病因和损伤肌肉却不完全相同,需仔细排查,找到相关责任肌肉,以此来确定针刺点:颈项部和背部肌肉僵硬的,常在局部伴有条索感,压之疼痛;胸锁乳突肌损伤引起的常见压痛点在肌肉走行区;压痛点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起点深处的,疼痛常常会牵扯到枕骨下缘;肩胛提肌的压痛点常在肩胛骨内上角处,并向枕部、颞部及上肢放射;颈椎关节紊乱、错缝者,可触及颈椎棘突歪向患侧或另一侧有饱凸感,错缝棘突处有明显压痛,并可向前、向下沿臂放射。针刺时需平刺或斜刺,并注意调整针刺方向,不能妨碍患者带针运动。

动筋针病例展示

患者朱某,男,59岁。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2天

病史:患者昨日晨起突觉颈部不适,疼痛,头不能正常旋转。今日晨起时疼痛加重,头颈僵硬完全不能左右活动。

查体:颈部呈僵硬状态,左侧颈部及左侧乳突疼痛明显、拒按,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压痛明显,后斜角肌止点压痛明显。颈部前屈10°,后伸20°,左右旋转和侧屈10°左右。

诊断:落枕

图片

诊疗过程:

胸锁乳突肌起点和斜角肌附近找到压痛点进行针刺,针尖与皮肤呈15°角 ,沿针刺点附近浅层肌肉走向,快速刺入皮肤,进针后平刺约0.5~0.8寸左右。

进针后采用水平滞针法行针,即针刺入皮下后,单方向迅速捻转,待针体转动时有阻力停止。滞针后嘱患者做颈部左右转动。针刺运动后患者疼痛当即减轻,活动受限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