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园的两株无核黄皮母树从哪里来的?

 泷西山人 2023-07-27 发布于广东

2023年7月22日,我在本公众号发表了《无核黄皮与西宁县志》一文,文中说:

听说如今郁南县建城镇干园的无核黄皮母树,是当年曾乃桢先生从外地带回树苗栽种的。如此说来,郁南县并非是无核黄皮的原生地,只是无核黄皮原生地如今没有这种黄皮了,而郁南县却大规模种植,并形成了产业。

我其实并不相信这种说法。我认为,干园的无核黄皮母树,是在干园长出来的,用我们郁南人的口语说,是“野生”出来的!不然,你能溯源到比干园更早的无核黄皮产地吗?

干园(图片来自网络)

有些读者并不同意我的意见。有人在微信群说:

大部份村民都听前人讲,无核黄皮是曾乃桢引回来种的,如果要改口,说成是野生的,要做一下群众工作,叫群众以后不再说是引种的。

但曾乃桢是从哪里引种回来的?没有明确。

也有人说:

曾乃桢是建城镇便民行政村冲坡自然村人。因为堂姐嫁该村,我到冲坡村的机会相对就比较多。前些年我特别要外甥带我游览曾乃桢故居。听介绍,曾乃桢父亲青年就到南洋闯荡,后来定居印度尼西亚。曾乃桢青年时代曾到印尼随父生活读书,后回国发展。民国某年任曲江县长,卸任后又到印尼探望父亲,在印尼吕宋岛带回二棵无核黄皮果苗栽种在建城干园内。

此说明确了干园的两株无核黄皮母树是从印尼吕宋岛带回来的。

如果真的是这样,无核黄皮之乡就不应该是中国郁南,而应该是印尼吕宋岛。我孤陋寡闻,至今没有听说过,也没能在网上搜索到印尼吕宋岛有无核黄皮的信息。

还有人说:

无核黄皮的来历:20世纪30年代初,曾乃桢从乐昌缷任县长回到都城(古时称黄皮城),朋友送了几棵黄皮苗给他带回干园种植,后发现一棵是无核黄皮,只有一棵母树,附近这棵小的是第二代,不是两棵母树。

这里明确干园的无核黄皮是从郁南县都城镇引种的。

收获(的确摄)

对此,笔者有两个很大的疑问。

第一个疑问是:当年朋友送给曾乃桢的只是几棵普通的有核黄皮,建城镇到处都有这种黄皮树,曾乃桢会不会这样舍近就远引种呢?

第二个疑问是:都城古时称黄皮城吗?都城与黄皮城其实是两回事。黄皮城称呼出现在雍正十二年(1734)之后,之前一直称都城巡检司城。都城巡检司城修筑于明成化六年(1470),城墙周长共329丈4尺5寸,高1丈6尺,城垛134个,窝铺6间,城内建城隍庙1座、土地祠1座,巡检司衙门1座3间。巡检司是什么机构呢?是县级衙门底下的基层组织,类似如今的公安派出所。雍正十二年(1734),改都城巡检司为怀乡巡检司,乾隆二十年(1755),怀乡巡检司随同信丰都、感化都、从善都、定康都一起划归信宜县。都城巡检司旧址于是逐渐荒废,后来成为了种植黄皮的果园。清代道光咸丰年间诗人何其彬有竹枝词写道:

彼都原属古康州,

司撤城荒署巷幽。

茅屋数间株百本,

黄皮六月卖江头。

如此看来,都城巡检司城成为种植黄皮的果园,是在雍正十二年(1734)之后,道光咸丰之前。

都城与黄皮城是两回事,都城其实从都城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城墟原来叫建隆墟。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卷之二《建置》载:

建隆墟在都城,距县五十里,枕大江,康熙十二年知县王钺招民创立。

丰收(的确摄)

建隆墟是康熙十二年(1673)知县王钺创建。建隆墟何时改称都城墟,还有待考证。

如此看来,说干园的无核黄皮是从本县黄皮城引种,更不可信。

综上所述,干园的无核黄皮母树就是在干园长出来的!如果有人问:干园为社么会长出无核黄皮树?那就要问神奇的大自然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