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琴,眼高手低是学习乐器的“大忌”

 宛洛练琴思维 2023-07-28 发布于江苏

不要为了比赛、为了演出而练琴,而要为了自己的进步、为了演奏水平的提高而练琴。

比赛、演出只是一个暂时的结果,而演奏技术的不断提高,却是长期的过程。

融会贯通能力,可以使你的学琴之路少走很多弯路。

因为是通过别的领域的知识与经验,用来解决你遇到的练习问题。

这种“剑走偏锋”的打法,看似很不靠谱,实际上则可以跳出练琴的“思维定势”。

比如自己被一句乐句“卡”住了,怎么也练不好,自己很苦恼,不知道如何解决。

但如果你读过一位马拉松爱好者所说的话后,很可能就会给你当下的练习带来启发。

马拉松看似很长,难度很大,但他将其分成很多“段”小路线,每一“段”都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参照物。

跑起来时,啥也不多想,直奔参照物。完成小目标后,再直奔下一参照物。

大困难就被这样“拿下”了。

“卡”住你的难点乐句,能不能也是这样,将其“拆分”呢?

“试不过三”原则,在我们练琴过程中遇到较难的问题后,其实也适用。

比如之前养成的不正确的演奏习惯,不好改,而且想通过三次的练习就将其改正,不现实。

不妨将你的困难“拆开”,变成一个个的“小点”,并用“试不过三”原则,每次只去改那一个“小点”便可以了。

就像不正确的演奏习惯,“拆开”而来可以是:坐姿的不正确、站姿的不正确、手部的不正确、肩部的不正确等……

也可以按抽象与具体的形式来“拆分”:心态上的不正确、认识上的不正确、动作上的不协调、肢体与心理紧张的原因等……

总之,“拆”得越细、越小越好,因为便于实行“试不过三”原则。

眼高手低也是学习乐器的“大忌”。

即使一个制作很简易的乐器,你想将其演奏得生动有趣、跌宕起伏,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不要认为,随便玩两下就能练好。除非你真的只是想玩两下。

那样的话,也不能奢望会演奏得好听,这不现实。

#宛与洛的课程(点击蓝字查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