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小丽|烩面悠悠情谊长(随笔)

 夏德明 2023-07-28 发布于山东

时光就像是一位丹青高手,它在我的心里晕染出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墨画:一排排的青砖蓝瓦,瓦上生长着灰绿色的瓦松,或三五株,或一小片,偶尔也有一两棵汪汪狗从瓦间缝隙里长出来,得意地摇曳着纤细的身姿,给画面添上一抹亮丽的绿色。挑担的、赶驴的、步行的、骑着自行车的人们穿梭在狭窄又凹凸不平的街道上。
它就是七、八十年代的方城古貌。

记得上中学的那一年,母亲带我到方城买衣服。过潘河大桥,就远远闻到一股特别的香味。
时值正午,阳光火辣辣地照着这个古老的小城。向前走没多远,见路北有个饭馆,门前有简易的遮阳棚,里面站了许多人。香味就是从那里飘出来的。

我顿觉又渴又饿,饥肠辘辘。“妈,我饿。”妈妈摸了摸口袋,犹豫了一下,立马又对我说:“咱在这里吃饭。”我内心无比激动,可以在饭馆里吃饭了!要知道,每次妈妈一个人上街的时候,总是早上烫了前天晚上的剩面条吃,午饭一定赶回家去吃,有时候到家两三点了还饿着肚子呢!

妈妈去饭馆里面报了饭,当她把一碗热腾腾的饭端到我面前时,我不解地问:“妈,你咋不吃?”“我不饿,也不喜欢这个味道。”我信以为真,看着碗里细白如玉带的面,早已控制不住大口大口吃起来。只觉得美味可口,不知道要比家里的面条好吃多少倍呢!那时的小孩子,不喜欢吃烩面里的青菜、蒜苗和芫荽。

等我把面食快吃完了,青菜都剩在碗里了。母亲看着碗里的菜说:“吃青菜好着呢,怎么都剩碗里了,多可惜啊!”然后母亲就拿起筷子,把碗里我吃剩下的菜和汤全喝光了。

这个时候,我才醒悟,哪里是母亲不爱吃这个味道,分明是为了节省钱而舍不得喝啊!当时我的心里酸酸的,离去的时候,我认真看了一下饭馆门口,原来门口有手写的“烩面馆”三个字。我暗暗地想,我长大了,一定要让妈妈美美吃上一碗烩面。从此,“烩面”这两个字便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里。

再后来,方城的烩面馆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地增长着,很快布满了大街小巷。参加中招考试那年,带队老师领着我们去街上吃烩面。

透过窗口,只见烩面师傅站在热气腾腾的大锅前,双手舞动着,那乳白色的面片在他的手中如白练翻飞,从不锈钢的案板上弹跳起来,如同孩子荡起的秋千,也如同我们挥动起的跳绳,悠悠长长。然后被师傅一撕一拉甩在锅里,那面片便像白色的蛟龙在滚水里翻滚着,盘旋着,扭动着。等满满一锅烩面煮好,一碗一碗地摆到台面上,淋芝麻油,加蒜苗芫荽。老师怕我们烫伤了手,让我们坐着别动,她把满满的烩面一碗一碗地端到我们面前。

然而,我分明地看到,她那白皙柔嫩的手指被烫得通红,却依然微笑地看着我们,百般叮咛。那顿烩面,我们都吃得津津有味,那香醇厚重的美,连同老师的微笑和关怀,一起浸润到了我们的内心深处。

师范毕业,我被分配到了一所乡村小学。管理财务的王老师是军人出身,工作严谨,精打细算。我们上课用的粉笔必须用到拿不住了为止,也不准随便丢到地上,需装在一个盒子里。写东西用的稿纸是用一张去他办公室撕一张。改作业的红笔芯也是论根发放,拿着用完的空笔芯去换取新的笔芯。灯泡坏了,也需要拿着旧的去换取新的。如果晚饭后我们去操场散会儿步,忘记了关灯,等我们回来时,灯保准被关上了。我们私下里叫他“抠门星”,可他从不在意,总是和颜悦色地对我们说:“姑娘们,你们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

可是每每我们去乡里开会时,他总是领着全体老师去最好的烩面馆饱餐一顿。而且,不论男女老少,都是半斤加肉的,五元钱一碗!要知道,乡中和乡小的老师,同样是参加会议,他们的学校是不管饭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觉得王老师特别大方!满满的一大海碗烩面啊,半斤!我们哪里吃得了?

有一位食量很大的张老师,家里种着很多地,又养了几个孩子,常常吃不饱饭。这时候,我们几个年轻的老师,就会再向饭馆里要一只碗来,先把烩面挑出来一些。可是,光溜溜顺滑滑的烩面哪里好往外面挑呢,我们总是把筷子举得老高老高,好不容易把一根面片夹起来了,它便又呲呲溜溜地滑到碗里去。这调皮捣蛋的面片儿,长!滑!韧!当我们把挑出来的烩面推送到张老师面前时,他总是像孩子似的红了脸,感激地说:“你们真好,真好!”这个时候,我们便美美地吃起饭来,连以前讨厌的青菜、蒜苗和芫荽也变得无限可口了。

烩面片是又软又韧的,汤是鲜香浓郁的,青菜是清新爽口的,再配上火红香辣的辣椒油,咬一口辛辣去膻的大蒜,所有的味道在口腔里交融汇合,酝酿渗透,那感觉,令人无法抗拒。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烩面成了家常便饭,家家户户的主妇都会做烩面。想吃烩面的时候,从超市里买回几个烩面坯来,待用慢火将锅里羊肉汤熬出浓香,乳雾氤氲中,把面坯一捋,一板,一拉,一撕,一提,一甩,就进了锅。亦绵亦长的面在沸波里翻涌着,且白且亮,如脂如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说边吃,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生活过得活色生香,凡心得抚,安宁祥和,便觉得风月人间,烟火日常,诗与远方,皆是所爱。

方城烩面,以“汤白如玉、汤味鲜美、润滑适口”而自成风格,成为河南靓丽的面食名片。2016年杭州峰会第一次做为国宴席上的一品,呈现给国外客人,从大众美食榜登上了高雅殿堂。

2020年3月,病毒肆虐,武汉封城。一支由一千二百余名优秀医务工作者组成的“河南省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医护人员在前线浴血奋战,一日三餐,饭食单调。这让牵挂她们的河南人民和领导日夜不安,一定要让援鄂医护人员尽快吃上熟悉的家乡饭!方城同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同举接到任务后,在方城封城、工人放假、库存原料告罄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加班加点,把正常需要一周才能生产出的2000件烩面压缩到三天,不折不扣地完成了任务。

3月6日,一辆满载着印有“方城烩面”食品的援鄂烩面车在方城县县委书记褚清黎和县长段文汉的殷殷叮嘱下,突破浓雾,星夜飞驰武汉,与3月7日上午,成功捐赠给了河南省援鄂医疗队。3 月7日中午,离家三十多天的河南医护人员吃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烩面。

那漂着红红辣椒油的烩面,带着羊肉的香味,一缕缕萦绕心头,抚慰着她们的身心,让她们禁不住热泪盈眶。当她们吃到烩面的视频传到家乡,日夜生产不辞劳苦的生产人员也无不喜极而泣,他们的每一份劳动,都是点亮幸福的光。这不是普通的食品,这是凝聚着家乡人民心意的“爱之面”。这爱的暖流,在每个人心里汇集着,叠加着,流淌成了春日里一条温情的河,温暖了所以有人的心房。

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灾情期间,刘同举又为郑州和新乡先后援助礼盒烩面460箱。这一件件大红包装的烩面食品,不仅成了名副其实的功臣,还彰显了方城烩面人的大爱情怀。

感岁月之慈悲,无往而不乐。
岁月最是丹青手,趁东起之风,浓墨重彩描绘方城新画卷。如今的方城,高楼林立,道路宽敞,处处都像花园一样。四通八达的街道上,烩面馆星罗棋布。巍巍七峰,潺潺石川,青翠大乘山,斑斓风情园,明丽望花湖,将方城环绕在自己的怀抱里。山水辉映,文旅融合,方城以烩面文化旅游节为契机,成功举办了两届烩面文化旅游节,把节会活动作为展示对外开放形象的重要窗口。方城烩面必将随着烩面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声明远播,名扬天下。

一条夹岸垂柳的潘河水,携着浓郁醇厚的烩面香味,讲述着方城悠久的历史和人文情怀,一刻不停地悠悠流淌着,把方城烩面的味道传播到祖国各地,让人食之难忘,回味绵长。




















作者简介: 常小丽,中学高级教师,方城县作协会员。喜欢品读文字,怡情悦性,用笔书写心灵点滴和人生感悟。求真,求善,求美,活得无憾无悔,是我不变的人生追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