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农本草经:棻耳实,葛根,栝楼根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7-28 发布于河南

神农本草经

棻耳实

棻耳实,味,温。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久服益气,耳目聪明,强志,轻身。一名胡棻,一名地葵。生川谷®。

【注释】 ①耳实:《经典释文》作“耳”。孙本、莫本并作“臬耳实”。②草耳实:(xǐ),亦作“”。今习称苍耳子。③味:《千金》其下有“苦”字。④周:《千金》无。⑤周痹:参见磁石条。⑥恶:《千金》其上有“去”字。⑦恶肉:参见梅实条。⑧生川谷:据孙本补。

【语译】 藁耳实,味甘,性温。主治风伤头而冷痛;风湿周痹使四肢拘挛疼痛;能去坏肉死肌。长期服用能益气力,耳朵听力灵敏,眼睛视物清楚,使记忆力强,身体轻巧。一个名字叫胡藁,一个名字叫地葵。生长在两山之间高坡土地上而有流水的地方,或平坦的陆地。

【按语】 藁耳实,习称苍耳子。其有毒。其既能治风寒头痛,又能风寒湿痹证,《食医心镜》言“除一切风湿痹,四肢拘挛,苍耳子三两捣末,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呷”。其“恶肉死肌”当为痈、疽、疔肿类疾病,因《是斋百一选方》用其治恶疮。


葛根

葛根,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痢十岁已上。一名鸡齐根。生川谷”。

【注释】 ①甘:姜本其下有“辛”字。②诸:《御览》无。③起阴气:起,立;兴;作;动;举;治愈。《说文·走部》:“起、能立也”。《玉篇·走部》:“起、兴也”。《广韵·止韵》:“起、兴也,作也”。《易·娠》:“起凶”。孔颖达疏:“起凶者,起,动也,无民而动,失应而作,是以凶也”。《吕氏春秋·察贤》:“今有良医于此,治十人而起几人,所以求之万也。”《战国策·秦策二》:“起樗里子于国”。高诱注:“起,犹举也”。阴,或为阴液,或为血,或为生殖器,《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恐觉祸及己,私求大阴人缪毒以为舍人”。《灵枢·五音五味》:“士人有伤于阴,阴气绝而不起,阴不用”。或为月经,《玉堂嘉话》:“女子七七四十九,阴绝。”气,或为人体内流动着的富有营养,且能使各器官发挥功能的精微物质。参见《灵枢·决气》,或指脏腑的活动能力,或为感觉反应,《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而气至”。通“器”,器物;器具。《说文通训定声·履部》:“气,假借为器,《礼记·乐记》然后乐气从之,王氏引之曰,即上文金、石、丝、竹乐之器也’”。故起阴气含义有三:一为使女性生殖阴精之气旺盛;二为使阴器勃起,三为使气、津液旺盛。据全书“阴”的用义,大多指阴器,故起阴气,即使阴器勃起。④葛谷:为葛的种子。⑤生川谷:据孙本补。

【语译】 葛根,味甘,性平。主治消渴;身有高热,呕吐;众多痹症;能使阴器勃起;解除许多毒物。葛谷,主治下痢十年以上者。一个名字叫鸡齐根。生长在两山之间的高坡土地上而有流水的地方。

【按语】葛根治“诸痹,《图经》云:“葛洪治暨腰,取生根嚼之,咽其汁多益佳。”今之治增生性关节炎,颈椎增生,均为诸痹者也。其所解诸毒方面,《唐本草》注云:“根,末之,主猁(居列切)狗啮,并饮其汁,良。”陈藏器云:“葛根生者……解毒酒毒”。《肘后方》治“食诸菜中毒,发狂烦闷,吐下欲死,煮葛根汁饮之,又治'虎伤人疮’”。这此均属解诸毒的范畴。至于“呕吐”,《肘后方》:“治卒干呕不息,捣葛根,绞取汁,服一升,差"。此可提示其宜治胃阴虚有呕吐者。其“消渴,身大热”方面,陶氏曰:“生者捣取汁饮之,解温病发热。”《圣惠方》:“治小儿热渴久不止,用葛根半两细锉,水一盏,煎取六分,频温服”。《本草正》总结之:“凡热而兼渴者,此为最良”。


栝楼根

栝楼根”,味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一名地楼。生川谷及山阴地”。

【注释】①根:《御览》、森本并无。②生川谷及山阴地:据《御览》补。【语译】栝楼根,味苦,性寒。主治消渴,身体发热;烦闷,身有高热;补虚损以充实内脏:能使断伤接续。一个名字叫地楼。生长在两山之间的高坡土地上而有流水的地方及大山的阴凉处。

【按语】栝楼根,又作瓜楼根。其“续绝伤”所指,笔者已在拙作《常用中药临证指要》中已述,在此不复言。其功为清热养阴,活血除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