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钝感力》:迟钝之力,是我们一定要掌握的武器

 新用户8546LsRJ 2023-07-28 发布于广东


渡边淳一的《钝感力》,我在很久之前就读过了。虽然再也没有翻开过这本书,但这本书的要义已经在我的脑袋里烙了印,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一直都警醒着自己去努力实践钝感力精神。


我是一个很敏感的人,我感受过敏感带给我的无上快乐,却也因敏感而比平常人更容易放大负面的情绪。在我看来,敏感是一种能力,但要知道,世间万物,无一能幸免于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所以说,掌握好敏感度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培养钝感力了。

《钝感力》说:

所谓“钝感力”,即“迟钝之力”,亦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伤痛,而不要过分敏感。

重点就在于从容和过分。

当今社会是一个压力社会,磕磕绊绊的爱情、如坐针毡的职场、暗流涌动的人际关系,种种压力像有病毒的血液一样逐渐侵蚀人的健康。

拥有钝感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钝感力就像是人生的润滑剂、沉重现实的千斤顶。


《钝感力》说:

有益的顿感是一种才能,一种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的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

深以为然。

放眼望去那些能成事之人,大部分都具备阿甘精神,难得糊涂之精神,不会因小失大。





之所以又想起写钝感力,主要是因为最近更高频地目睹了,耳闻了职场上的各种如坐针毡,人际关系上的暗流涌动。

最近,一个朋友的上司第6任助理离职了,相间都是几个月。且听朋友说,刚离职的这个助理说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进行休整后,才敢出来找工作了。

跟这个朋友详聊了下,得知这个上司的脾气应该是属于极其暴躁的类型,还很没有耐心。对助理说话丝毫不留情面,哪怕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也能对着她的助理各种颐指气使。

职场PUA我当然也是极力驳斥的,但我也从另一个角度想了下,如果你对所谓批评既敏感又在乎,那该等批评给你带来的影响将会有着极其大的杀伤威力。

那个助理说要休整几个月才敢出来,可想而知她是受到了多大的创伤,产生了多大面积的心理阴影。

《钝感力》说:

如果一个人能具备不为小事动摇的钝感力,灵活和敏锐才会成为真正的才能,也才能让人大展拳脚,变成真正的赢家。

深表认同。






由朋友说的这个助理,我联想起了自己的上司,我很欣赏的一个上司。

她的工作职责让她背负了挺大的压力,并且她还直接高频对接老板。

你知道位高权重者,就是更有资本让情绪冲破牢笼的。

我上司就直接对准了这个出气孔,但我上司的应变方式无时不在告诉我: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她很敏感,能听出老板所有的含沙射影。但她又很顿感,任你怎么说,她就是不往心里去,第二天照样精神百倍地围着老板转,像个没事人一样。

我上司身上具备着很强大的钝感力,我想这也是老板把她视为心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吧。

除了心理素质,我上司的身体素质还倍棒。比她年轻不止一圈的同事们,都沾染上了或多或少的亚健康疾病,包括我自己在内,唯独我上司吃嘛嘛香,开口大笑,吃好吃的,玩好玩的,体检报告还一路绿灯通过,前提还是她真的不怎么运动。

《钝感力》说:

对健康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让自己全身的血液,总是能够顺畅地流淌,因此,做事不要总是思前想后,即使别人说些不中听的话,听完后马上能够抛到脑后,这种有益的钝感,是保证血液畅通无阻的重要原因。

怪乎我上司身体素质好,因为她的口头禅就是不要想那么多,过好自己的生活,这不就是能让她的身体血液长时间都畅通无阻的秘诀嘛。

这个上司真是我的好榜样。

林清玄,我很欣赏的一个散文大家,他的座右铭就是“常想一二”,因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这句话,我真的会记很久。






《钝感力》还说到:

大部分人被别人指责的时候都会感到沮丧和退缩。特别是那些出身良好,没有经受过挫折,没有习惯给人斥责的人,被别人指责批评一两次,马上就会变得失魂落魄,意志消沉。

有益的钝感,与精神上的安定和保持快乐的心情密不可分。

有些高龄而健硕的人,基本上都不听别人讲话,偶尔听上几句也是听听就过去了,这种情形往坏的方面讲,也可称为我行我素,自我中心,不过正是这种不太计较他人言语,不听别人讲话的做法,才是保持健康的秘诀。

我外公就是一个例证。我外公穷其一生都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不是因为疾病,我确信我外公可以活得更长寿。

这个秘诀,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拥抱且践行。





我自认算是个优柔寡断的人,读了《钝感力》之后,我更深刻地意识到:

在人缺乏自信或犹豫不决的时候,无论怎样的左思右想都于事无补。

因此在这种时候,就要摒弃杂念,更为大胆、充满自信地向前迈进才行。

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

世界上不仅仅存在敏锐聪慧这种才能。想比之下,不为繁琐动摇的钝感,才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才能。

而且,只有具备这种钝感力,敏锐和敏感才能成为真正的才能,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反观自身,我确实不聪敏,但不为繁琐动摇的顿感就是可以通过不断实践以习得。为此,我就走在努力习得的路上。






《被讨厌的勇气》说:

我们所有的烦恼,大部分都来源于人际关系。

深以为然。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发生被朋友或同事嫉妒,中伤和刁蛮的事情,不要听到不中听的话就如临大敌,而要仔细思考对方那么说的原因,体察对方的心情,这种心胸宽广的钝感力,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极大的作用。

退一步讲,我们大可以将那些难听的说辞美化为说者本无意,那我们身为听者又何须多心呢?不值当的。

写到这里,我在想我还可以再怎么去重申钝感力的大有裨益呢?

我想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因为钝感力而获益吧。

共勉!欢迎点在看后留言交流。



作 者 简 介

莓芝味,90后自媒体创作者,专注分享读书写作,个人成长自律,观点文

践行8小时内求生存,8小时外谋发展。

一年读书50本,亦书亦友。

期待和同频者们一起走花路,共勉。



诚荐一个深啃经典的读书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