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年前见证历史!致敬铁道兵!

 铁道之旅 2023-07-28 发布于山东

1953年7月27日

《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

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在这场历时2年零9个月的战争中

千千万万铁道英雄

用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

构建起一条

“打不断、炸不烂”的

钢铁运输线

在抗美援朝战史上

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光荣篇章

他们也许比如今的你还年幼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

守护身下运输线

他们看着身边人一个个倒下

擦干泪水继续未完的工程

……

时至今日

蓬勃发展的国家

让我们看到了

这场胜利的全部意义

今天

让我们一起

跟随“90后”铁道老兵

感受他们战火纷飞里的青春热血

↓↓↓

抗美援朝安东过江支援前线第一车

朝鲜战争爆发后,将大批作战物资运到前线成为当务之急,当时的铁道部决定,由苏家屯机务段组建一支抗美援朝机车队,赴朝参加军事运输工作。

图片

杨学伟毅然决然报名。那年,他才19岁,又是独生子,组织不批准他的申请。

图片

年轻的杨学伟说:“独生子就不能上前线吗?部队里那么多战友,难道没有独生子?”

软磨硬泡3个小时,征兵人员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终于,他的申请得到批准。 

图片

1950年12月28日傍晚,杨学伟所在的包乘组接到临时命令:驾驶解放6型1014号机车牵引一列军用火车经过鸭绿江大桥进入朝鲜。这是抗美援朝安东过江支援前线第一车。

图片

1951年4月,志愿军运送物资的清川江大桥遭到严重破坏,为了尽快通车,承担任务的杨学伟和战友们想到了“顶牛过江”这个妙招,推、拉机车过江,保证物资运输。

图片

1951年3月2日,新成川车站要由附近大桥向山洞送九辆机车。由于路远坡陡,机车上不去,站务员王景洲组织了80多人用绳子一辆一辆往山洞里拽。在拽第八辆的时候,敌机快速向这边靠近,绳子断裂。面对敌机疯狂轰炸,他用身体挡住了下滑的机车,保住了7辆弹药车,保住了重要的铁路桥梁,献出了年仅22岁的宝贵生命。

图片

1014包乘组全体人员(后排左一为杨学伟)

1014包乘组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出色表现,使之被誉为“小老虎号”机车组。硝烟散尽,当时的机车组6人,现在健在的只有杨学伟老人一人。到今天,想起当年惊心动魄的战场经历,92岁高龄的老人依然激动、振奋、自豪。

 冒着炮火,前进,再前进!

93岁的刘维臣回忆起参加抗美援朝的往事,每个场景历历在目。老人说:“朝鲜山洞多,火车要会'跑’,发现敌机时要判断好飞机的飞行速度和距离,利用山洞等地形保护火车和运输物资安全……”

图片

1951年10月,刘维臣所在的机班接运的机车型号是解放一型,负责担当运输战争需要的军用物资任务。

图片

当时朝鲜战场形势非常严峻,敌机轰炸频次特别高,军事基地、桥梁、铁路线等都是敌机轰炸的重点目标。为了保证生命和运输物资安全,多半是夜里执行运输任务。车上的物资采用深色黑布进行防护,运输人员统一黑色着装,并戴有头套,只露出两只眼睛。驾驶室内不准开灯、必要时靠手电筒照明。

图片
图片

1952年7月,刘维臣机组执行一次运输任务,路过一座桥梁并行进其间时,突然机车的驾驶室和煤斗车发生分离。原来,其中一根桥墩已经被炸有裂缝,煤斗车下陷了一大截,半悬挂状态卡在桥墩上。当时,身在煤斗车的司炉人员随时面临生命危险。危急时刻,刘维臣下好机车闸把后,迅速与副司机搭成人梯,一点点把司炉人员救了上来。最终,运输物资被成功送至目的地。

图片

1953年,刘维臣机组接到一个从丹东出发,将一列汽油运送至平壤附近小站的紧急任务。在运输途中,机组三人各负其责,以最大速度运行抢夺运输时间。结果,半路遭遇敌机轰炸。他们机智调整机车运行速度,致使敌机炸弹始终没有击中机车,直到他们成功躲进山洞,耗尽了敌机所有炸弹。最终,他们以最短的时间出色地完成了这次紧急运输任务,荣获集体三等功。

 人在,桥在,阵地在!

91岁的许衍利回忆道,为防止敌机袭扰,他们要趁着夜色抢修铁路。由于缺少灯光照明,他们就研究出个“土方法”,在道钉上点上白色的油漆点。这样一来,借着月光就会有反光,打道钉更准,效率更高,可以为抢修赢得宝贵时间。

图片

1952年,许衍利和同班组的几个人一起负责抢修通往朝鲜的铁道线路。那时候,他们听到防空警报声音的时候,就跑到防空洞里。等敌机飞走了,他们就赶紧跑出来抢修铁路。哪里被炸了,他们就直奔哪里。有时在抢修的过程中,他们又会接到临时通知,哪里又被炸毁了。于是,他们在修好这段铁路之后,直接奔向下一个点接着抢修。

图片

有时,半夜临时通知他们去抢修铁路。在没有灯光照明的条件下,他们几个人就“摸黑”来到抢修点,抬木枕、拨铁轨……

图片

70年过去了,老人看着桥上的道钉依然很有感触:“这些道钉一直在中朝友谊桥上固定着钢轨。几十年的风雨,它们坚守在这里,就像咱们守桥人一样,坚守着国门,见证着咱们中国铁路的发展变化,我打心眼里觉得骄傲!”

70年过去了

“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精神

依旧闪耀

为中国铁路的发展

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他们的牺牲我们将永远铭记

他们的精神我们会继续传承

 致敬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

来源:人民铁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