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史丨慈禧太后如果拥立载沣为皇帝,会否延缓清朝灭亡?

 人文之光 2023-07-28 发布于辽宁

西元1911年秋季,武昌起义爆发。起初清廷对这一事件没有太大重视。毕竟打从光绪后期以来,各种资产阶级背景下的反清武装活动频繁发生:比如著名的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等。但不曾想,武昌起义很快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不到半年光景,清朝宣统帝被迫逊位,清朝统治结束,中华民国成立。

当然,宣统帝逊位的时候不过是个六岁的小孩子,清廷的具体号令并非出自宣统帝的旨意,宣统帝在位期间,清廷最高的决策者是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为此很多历史爱好者认为,倘若不是因为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之间的矛盾冲突,或许清廷未必会那么快垮台。

那么,慈禧太后假设真的拥立载沣为皇帝,是否会延缓清朝崩盘?

个人觉得,答案是否定的。

1、旗人的衰败

相信在大公司打过工的朋友都知道,大公司往往山头林立。甚至很多企业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部门主管如果更迭,那么部门里好岗位大概率需要出现人事更替。其实古代君主治国也是如此。刘邦做皇帝,喜欢重用刘家人和自己的苏北老乡——毕竟,权力不能掌握在不被信任的人手里。

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由于清朝的国情复杂,所以清朝最信任的是女真八旗。这种局面事实上一直维持到嘉庆时期。

嘉庆帝在位元年,白莲教大起义就在湖北等地爆发。乾隆太上皇指派八旗军和绿营去镇压白莲教起义军,但效果有限。最终还是嘉庆帝亲政以后,启用汉族地主的乡勇,配合清军作战,才勉强镇压住白莲教起义军。当然此时嘉庆帝对于汉族士大夫依旧是主体上不信任态度,但考虑到镇压农民军,还是要给予汉族地主们一定的权限。直到道光帝在位期间,事情发生了变化。

道光帝在位后期,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而清军的战斗力比嘉庆时代还要腐朽。所以乌合之众的太平军得以横扫清朝的半壁江山。清廷迫于无奈,只好给了曾国藩、李鸿章等近代名臣较大的权力。以至于曾国藩慨叹:清廷给自己这样的汉臣如此巨大权限,可真是很罕见的。

其实清廷本质上也不愿意如此放权。但是毕竟此时八旗子弟中都是膏粱子弟,所以只好重用这些汉臣。

2、慈禧太后的手段

八旗子弟成不了气候,扛不起大梁,但是大清国总需要办事儿的人。所以慈禧太后采取了以汉制汉的手段:通过平衡不同派系的汉族实力派人物,来维持清廷的统治。这个平衡术的维持,并不是一般人能玩明白的。当然,慈禧太后也致力于压制地方督抚的权力。所以20世纪初,慈禧太后宣布预备立宪,本质上就是打算以革新的名义压制地方实力派,这让地方实力派很不爽。

而摄政王载沣本身就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而且管理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即便是当初慈禧太后主张让载沣继承光绪帝的皇位,载沣的手腕,也是无法应对晚清局势的。事实上,宣统帝在位和载沣称帝没有本质区别,该来的历史还会依旧发生:包括武昌起义。随着武昌起义爆发后,汉族士绅和新兴资产阶级以及西洋列强,纷纷不再支持清廷,载沣的朝廷,依旧难逃覆灭命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