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厄洛替尼相关间质性肺炎再挑战,成功实现二次给药

 找药宝典 2023-07-28 发布于上海

约40%−8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存在EGFR 过度表达,这与预后不良相关。因此,靶向治疗的使⽤就变得意义重大。使用EGFR-TKI药物造成的常见不良反应大多较轻微,例如腹泻、皮疹等。然而,约有1%的EGFR-TKI 使用者会发生药物引起的间质性肺部疾病,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导致死亡。在此我们分享一名泰国64岁男性患者,被诊断为晚期肺腺癌(T3N3M1)并伴有脑转移。患者接受厄洛替尼作为⼀线治疗,治疗2周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双肺弥漫性毛玻璃样混浊,诊断为间质性肺病。在出现间质性肺炎 3 周后重新服⽤厄洛替尼,没有出现第⼆次不良事件。根据  RECIST  v1.1,治疗 2 个⽉后疾病评估为疾病稳定。

厄洛替尼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2016年已被FDA批准⽤于治疗EGFR突变的NSCLC。厄洛替尼的不良副作⽤与  EGFR  TKI  家族中的其他药物类似,最常⻅的副作⽤是腹泻(20.3%)和⽪疹(49%)。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常低,但必须注意的是,使⽤厄洛替尼可导致急性肾衰竭和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如果厄洛替尼与吉西他滨合⽤)、肝毒性和肝肾综合征、INR升高(如果厄洛替尼与华法林合用)、剥脱性皮肤病、胃肠道穿孔、⻆膜穿孔、⼼血管事件和血液学不良反应。

案例分享

患者,男性,64岁,无明显既往病史。⼊院前 9 天出现进行性右侧偏瘫。上半身感觉丧失的程度比下半身更明显。患者自诉食欲不佳,⼀个⽉内体重减轻了 2 公斤,否认恶⼼、呕吐和头痛病史。体检示右侧上下肢运动力IV级,未⻅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患者行大脑磁共振成像(MRI)和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进⼀步检查。胸部CT显示多个双侧气管旁淋巴结和少数双侧肺⻔淋巴结,最大可达0.8cm。右肺最大肿块4.0×4.3×3.6  cm,左肺最大结节2 cm,提示多发性肺转移。头颅MRI显示双侧半球多发结节性和边缘强化病灶,左侧卵圆中⼼1.3×1.4cm,右侧顶叶1.4cm,右侧枕叶和右侧⼩脑半球1.6×1.1cm,活检显示NSCLC肺腺癌。样本的突变分析显示 EGFR  突变(外显⼦  19  缺失)呈阳性。患者被诊断患有晚期肺腺癌(T3N3M1)并伴有脑转移,接受  30Gy  剂量的全脑放射治疗(WBRT)。

全脑放疗完成后不久,患者开始每天服⽤ 150 mg厄洛替尼。开始厄洛替尼治疗 14 天后,患者因呼吸困难和⼲咳2天到急诊科就诊。

体格检查:体温39.3℃,血压124/78mmHg,脉搏95次/分,呼吸20次/分,氧饱和度87%,可⽤吸氧管3LPM纠正。胸部检查发现双肺弥漫性干啰音。胸部X线检查显示左上肺和右中肺有斑片状浸润,⽆胸腔积液(图1)。初步检查显示血红蛋白11.7  mg/dL,白细胞6690,中性粒细胞87%,淋巴细胞9%,血⼩板131 000,BUN  20,肌酐0.76,钠128,钾3.4,氯化物98,碳酸氢盐21。进行了两瓶血液培养,并给予抗⽣素经验治疗。头孢他啶和阿奇霉素静脉注射剂量分别为每8⼩时2g和每24 ⼩时 500  mg,持续5天。

⼊院期间继续使⽤厄洛替尼。24⼩时内,患者出现呼吸衰竭,需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重复胸部 X 线检查显示双肺弥漫性毛玻璃浸润明显增加(图  2)。插管后动脉血气显示pH  7.49,PCO2  30.1  mmHg,PO2  138.3  mmHg,BE  1.0  mmol/L。头孢他啶改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每6⼩时静脉注射⼀次。由于疑似与厄洛替尼相关的肺炎而停止厄洛替尼治疗,并开始每6⼩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

CT扫描显示双肺弥漫性⽀气管血管周围斑片状磨玻璃样混浊,双侧肺尖部⼩叶间和⼩叶内间隔增厚,但没有急性肺栓塞的证据。双侧有中等量胸腔积液(图3)。实验室评估显示肌钙蛋白T和  BNP  前体为2143pg/mL。服⽤地塞米松⼀天后,患者完全清醒。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4天,然后改为⼝服泼尼松⻰45mg/天。患者可以6天后拔管,呼吸氧饱和度为99%。7天后,血培养恢复,并且停⽤抗⽣素。患者每天服⽤10mg泼尼松龙且⽆需吸氧,于第15天出院。

经患者和亲属讨论治疗的⻛险和益处后决定,在密切观察下继续使⽤厄洛替尼。患者在肿瘤⻔诊出院且⽆并发症后 7 天,重新开始厄洛替尼150mg/天。  2个⽉时胸部CT显示RLL后基底段恶性病变体积缩⼩,邻近胸膜受累,大⼩3.0×3.4×2.9  cm,⽆胸腔积液,符合RECIST

v1.1标准疾病稳定。

案例讨论

近年来,靶向治疗已成为癌症患者首选和更广泛应用的治疗选择。厄洛替尼是EGFR外显⼦19缺失和外显⼦21取代突变的NSLC患者的⼀线治疗药物。有关厄洛替尼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多。厄洛替尼相关致死性肺毒性最早于2007年报道。2008年,Lind报道了两例确诊患者服⽤厄洛替尼 4 ⾄ 6 周后患有致命性间质性肺病,导致两人死亡的病例。2010年,Del  Castillo  Y报道了⼀例经皮质类固醇治疗成功的间质性肺炎。2013年,Wang报道了⼀例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潜在诱发ILD的病例。2016年,Mangla  A报道了一例厄洛替尼使⽤3周后出现间质性肺炎的病例。除厄洛替尼外,还有其他酪氨酸激酶与肺部毒性相关的抑制剂药物,如伊马替尼和吉⾮替尼。主要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和放射学特征进行诊断,排除了其他潜在原因,如肺栓塞和⼼⼒衰竭。

本次报告了第⼀例厄洛替尼相关的间质性肺炎,并成功进行再挑战,没有出现第⼆次间质性肺炎。成功可能与住院 48 ⼩时内短暂停止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和厄洛替尼有关。重新给药 2 个⽉后,根据  RECIST  v1.1,疾病评估为疾病稳定。这可能会导致未来厄洛替尼重新给药实践的改变。

参考文献

Tungjitviboonkun S, Bumrungratanayos N, Jitwimungsanon J. Erlotinib-associated interstitial pneumonitis with successful readministration[J]. Journal of Oncology Pharmacy Practice, 2023: 10781552231190319.

声明:本资料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

本文版权归找药宝典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转载需获得找药宝典授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找药宝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