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德才

 国学杨森 2023-07-28 发布于海南

    关于“德才兼备”的话题中国人研究了几千年,到今天还在研究。

    虽然书上说的似乎“明白”,但一到实践中无一人能弄清楚,始终是一笔糊涂账。

    糊涂在哪里?

    有德必须谦虚,不谦虚就是无德,对吧?

    什么叫谦虚?

    就是必须把才能深藏不露,露出一丁点儿叫骄傲,就叫不谦虚,对吧?

    谦虚叫有德。

    德有了,才没了!

    才有了,德没了!

    能不叫人糊涂吗?

    “德才兼备”在实践中完全不具备可操作性,人们怎么能不糊涂?

    有句话说的好:旁观者清。

    还是二百年前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看透了,也说明白了。

    在叔本华的《人生智慧》中有一段令人震惊的文字:“不要抛弃霍勒斯的话:'你必须强迫自己接受你应得的骄傲。’谦虚是美德——这句话是傻子聪明的发明;因为按照这种说法,每个人都要把自己说成傻子,这就巧妙地把大家拉到了一个层次。结果世界上好像除了傻子就没有其他人了。"

    叔本华的意思很直白,即,谦虚就是富人装穷,就是有才能的人装傻瓜。

    其实中国古人早把谦虚讲的同样明白,周易谦卦说的好:坤上艮下为谦,意思就是让有才华的人把才华深埋地下,藏而不露,露一丁点儿就不叫谦。

    如何理解“德才兼备”?

    还是叔本华的话一针见血:谦虚不是一种美德,谦虚是一种世故。

    什么是世故?说的好听点叫待人处事圆润周到通达人情,说的难听点儿叫社会老油条。

    由此可见,把谦虚列入美德是“傻子聪明的发明”,谦虚不应列入美德的范畴。

    按照《道德经》的解释,德即得,即得到了智慧和才华,有德必有才,无才必无德,德即才,才即德,德才一体。

    所谓“德才兼备”的说法错在把德才二者人为地加以分离并将二者对立起来。

    靠着“德才兼备”这个武器,庸才不仅可以把有才能的人堂而皇之地踩在脚下向上爬,还可以用它掩饰自已的无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