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药相伍,乃除寒湿痹之圣药

 阿根212 2023-07-28 发布于云南

胡希恕经方医学

白术
《神农本草经》记载:“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白术苦温,功在温中利饮,主治在太阴,治疗心下痞满、气满不能食、喜唾涎沫、冒眩、湿痹之身体疼、骨节痛、肌肤瞤动、四肢沉痛、风水、浮肿、妊娠期腹痛、大便糖稀或大便不爽干硬等。

附子
《神农本草经》谓:“附子,味辛,温。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附子,味辛,温。为祛阴寒,起沉衰,亢奋代谢功能之要药。据六经证配伍适证用药,而治心脏衰弱,瘀血厥冷,下利体痛,倦息脱力,寒湿痹痛,历节痛,可用于一切阴证而腹壁软弱无力,无热恶寒,手足厥冷,大便滑或溏,口中和,脉微弱者。

白术配伍附子
从药物归经来看,附子入心、脾、肾经,通行十二经,功擅温阳散寒而除湿;白术专入脾经,功擅健脾运土而胜湿,二者配伍既能温脾暖肾又能逐水除湿。张元素谓:“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本草思辨录》亦指出:“麻黄桂枝附子,为走散风寒之剂,加以白术除湿,则为治风湿,治寒湿。”

由此可见,白术合附子则尤善祛除肌肉、关节中寒湿而治痹痛、肌肤瞤动等,如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真武汤等。从六经角度来看,仲景治疗少阴太阴合病证,外寒与里虚寒并见时多用白术和附子的配伍,如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真武汤等方证,许多寒湿痹痛,多见于此类方证。胡希恕先生谓“治痹痛始终不离少阴”胡老治疗痹证还喜欢苍术与附子配伍,创立桂枝加术附汤,即桂枝汤再加上苍术、附子,治病在少阴或兼有太阴的痹病,即表虚寒证见关节疼痛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者。胡希恕先生临床治疗痹病,“术”多用“苍术”,“附子”不用“生附子”而用“炮附子”。若恶风特别明显,加黄芪;若兼有心悸,加茯苓;若疼痛偏于一侧,加大黄。

经方应用举例

甘草附子汤(少阴太阴合病)

《伤寒论》第175条:风湿相搏,骨节烦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组成:甘草(炙)二两,白术二两,附子(炮,去皮)二枚,桂枝(去皮)四两。

真武汤(少阴太阴合病)
《伤寒论》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组成: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切)三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桂枝芍药知母汤证(少阴太阴阳明合病)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组成: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炮)二枚。

附子汤(太阴病)
《伤寒论》第304条: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伤寒论》第305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组成: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二枚,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