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德全修建寒山寺

 贝叶闲持 2023-07-28 发布于江苏

江苏巡抚程德全的祖先在明洪武二年(1369)由湖北麻城迁居重庆云阳。麻城紧邻禅宗四祖、五祖长期弘法的黄梅,这里因此也成为佛教的盛行之地。元末白莲教起义的源起之地便是麻城。

程德全的先祖迁居重庆云阳,自然而然又把佛教的信仰带到云阳,当时一起迁移的还有殷、李两个家族。聚三个家族,两代人的努力,云阳已是“十里一庵,五里一寺”的光景,以前的云阳,只有张飞庙独霸天下。

程德全的父母对佛教都很虔诚,从而也影响了他自幼对佛教的信仰。

1910年,程德全调任江苏巡抚,驻节苏州。同年5月,他便携同
布政史陆钟琦等人发起了重修寒山寺的活动。

修缮寒山寺的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杜绝外人觊觎,维护国家权力。寒山寺因地处大运河的要道,唐代高僧鉴真赴日传法即由此扬帆起航而日本不少学者高僧亦由此扬州、长安等地寻求佛法

在俞樾《重修寒山寺记》当中提及,张继的《枫桥夜泊》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余寓吴久,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造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心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

正由于此,甲午战争之后,日本经行文化的侵略,想着手修复早已破败不堪的寒山寺。早在程德全之前的1906年,江苏巡抚陈夔龙曾整修寒山寺,因经费问题,很快就停工辄止了。

程德全修葺寒山寺的另一个原因,他在《重修寒山寺碑记》中有介绍:“天下起衰振废之心,砭愚订顽之旨(订正愚顽)”不论是政治、佛教,虽各有不同,但论其发展的要旨,缺少不了“各各努力”的结果。

他借助修建寒山寺一事,和他的,“砭愚订顽”联系在一起,推崇寒山子的“各各努力”,希望自己的部下也能像寒山子说的这样“各各努力

全面修复寒山寺的资金,倒也难不倒这位非科班出身的巡抚。他致信盛宣怀、张謇等清廷官员和巨商大贾,陈述修复寒山寺的必要。

他也带头捐钱,还说服了两江总督张人骏,联名发起了“募修寒山寺启”资金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寒山寺的修缮工程很快得已顺利进行,第二年春,规模宏远的寒山寺修缮完成。

图片为北斗提供

在修缮的过程中,程德全仅仅恢复其旧貌,力图开发寒山寺的文化内涵道教认为寒山、拾得和合二仙;佛教则认为此二人为文殊、普贤菩萨转世雍正则敕封两人为合和二圣。程德全就此觉得寒山、集佛、、圣为一体,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人格符号

针对雍正对寒山诗词的赞扬,程德全特意在山门外修建了一座六角御碑亭,在碑的正面,他亲自执笔恭录了雍正的《寒山子诗序》;碑的另一面,他恭录了乾隆的七律《霜钟晓月》

悬于寒山寺山门的古寒山寺为程德全所书,从寒山寺山门内、左侧妙利宗风四字石碑及其两侧对联均为程德全所书。

意犹未尽。他还在大雄宝殿后面修建了一座二层楼的藏经楼,在藏经楼的一层修建了寒拾殿。他又从俞樾处借得《寒山诗集》从中摘抄36首,分刻4块石碑,镶嵌于寒山拾得殿内壁间。

寒山寺修复后不久,辛亥革命爆发。程德全在对清廷绝望后,转而投向革命,于1911年11月5日,宣布苏州“和平光复”并以都督的身份传檄江苏省全省易帜光复。

在苏城的位置上,激进的革命党人完全不听德全劝阻,贸然发动武装讨袁。结果可想而知,不几月,起义军失败。程德全也心灰意冷,从此退出中国的政治舞台,遁入空门。

1914年,皈依常州天宁寺,号素园。

1920年,出资购买穿心街原来的中军衙署,重建报国寺。

1924年,在上海请了一套《频伽藏经》捐献给他舍宅,修建家乡的山门寺

1925年,出资购买《永乐北藏》,从北京到上海,转藏于云阳弥驼岭。

1926年,以白银1400两,购得苏州木渎法云寺,作为自己学佛的弘法之地。同年,她于天宁寺受沙弥戒;20日,圆菩萨大戒,法i名寂照。

1930年4月29 ,驾鹤西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