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德全:从清朝的封疆大吏到民国的开国元勋,最后为何会皈依佛门

 古稀老人赵 2023-06-03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程德全:顺时本完人,诵经远红尘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可以说是姑苏的名片,伫立在金碧辉煌的庙宇间,近看飞檐展翅角,远观江流入大荒,无愧于江南名刹之称,然而极少有人知道,最后对此进行大规模修缮之人,是江苏巡抚程德全。

对于这个名字,很多人大概是听说过的,但似是而非的也就是个名字罢了,并不会有多少的印象,因为在以前的高中历史教书中,有关于他的一行文字,大约是说辛亥革命时,清王朝的都抚大员投机革命,为表示“革命就要有所破坏”,用竹竿挑落衙门屋顶的几片瓦片云去。

记述这段文字的是大名鼎鼎的鲁迅,说的也就是这程德全,他用讥讽的语气,叙述了一个“小丑”般的形象,显得那样的不伦不类,于是,作为投机革命的典型,程德全便成为这一类人的代名词。

文章图片2

鲁迅的看法当然是偏颇的,程德全是第一位响应革命的清朝封疆大吏,他的起义对辛亥革命的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江苏作为北方粮食的重要保障地,不但保证了革命党最基本的后勤保障,有了根据地,而那些北洋军失去了军需,哪里还有同南方势力抗衡的资本。

但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一直就不高,没有将其放在晚清新派爱国官员的高度来看待,对他顺应潮流的历史功绩视而不见,所以,程德全现在是处于一个很尴尬,甚至是很负面的地位。

程德全是重庆云阳人,字纯如,号雪楼、他虽然出生在书香世家,但科举却屡屡失利,30岁之前一直在四书五经中折腾,是一位老童生,不过,由于他屡败屡战又家世清白,按朝廷规定得授廪生,也就是童生中有希望考上秀才的优秀学员,朝廷每月会给些散碎银子作为补贴。

文章图片3

后来的他进了国子监学习,因家庭贫困,不足以支付他的学费,无奈之下只好辍学,转而在俄国人开的洋行打工,因他掌握了俄语,被友人推荐去了黑龙江,在副都统寿山的幕府中当差。

程德全才华出众 ,能力过人,在得到寿山欣赏的同时,职位也逐渐升迁,10年后便擢为奉天巡抚,继而又升任江苏巡抚,成为清王朝的封疆大吏。

程德全读书不是太在行的,如果他坚守走科举之路是肯定不会成功,一个没有家世作支撑的白衣之身能位列封疆大吏,这是极为罕见的,在大清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大概只有两位做到,一是他,另一位还是雍正朝时的直隶总督李卫。

文章图片4

在寿山幕府期间,他参加了甲午战争,因奋勇杀敌而负伤,当沙俄趁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遣重兵入侵东北,寿山战败自杀,程德全苦苦支撑残局,在那个孱弱的时代中,以悬殊的力量与俄军周旋,为保障人民的安全,他不惜以命相搏,。

为了阻止沙俄入侵,他能穿上朝服卧轨以阻挡俄国的运兵车进入中国,更难以想象的是,他以身体来挡住即将发射的炮口,以保全齐齐哈尔的军民免遭杀戮,此等行为,观清朝廷大臣能有几人敢为哉!

作为残存的清朝官员,程德全在东北人民的心中享有盛名,俄国人也想拉拢他作为傀儡,封他为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严辞拒绝,甚至不惜投江自杀以明志。

文章图片5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破格提拔他为黑龙江将军,在任中,他在朝廷的支持上,大力移民以充实边疆的开拓能力,举办教育,鼓励耕织,面对沙俄的诸多威胁,他竭力周旋,努力使人民能在一个安定的环境下生活。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为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竟然而修建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公园,也就是至今大妈们还在跳广场舞的齐齐哈尔龙沙公园,其他诸如修建了东北第一条公路,设置公用电路,使人民能够用上电灯,这些在当时的整个中国,都是让人赞叹的惊人之举。

当他在江苏巡抚任上时,立宪的呼声已成狂潮之势,程德全与南通的工商巨擘张謇交好,这位昔日的状元郎不仅同清王室交好,同革命党人也有着很深的交情,在他的影响下,程德全接受了立宪改良的思想,成为当时清王朝封疆大吏中少有的新派人物。

文章图片6

武昌起义爆发,作为清王朝一手提拔起来的程德全,内心的纠结也是可以想象的,他与张謇一样,都是不主张使用武力的,他们的理想是君主立宪,和平过渡,保证清皇帝的地位和荣誉,是他们的努力方向,所以,这突如其来的乱局,一时将程巡抚弄得有些不知所措。

作为革命党人活动中心地带的大清朝臣,程德全没有动用武力对辖地内的革命党进行镇压,他通电部属,“振尚武之精神,弭无穷之隐患”,命令属地的所有官员,全力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力争以和平过渡的形式来化解危机。

于是,他选择了同革命党人合作,他不但当场剪辫为誓,还当庭收集销毁了包括自己官服和信印在内的,代表旧时代权力象征的物件,直接宣布江苏独立,成为清王朝中第一个投靠革命党的地方大员。

文章图片7

至于说他“挑落瓦片”以示破坏之举,怕是不太可靠的,实属闾巷中的闲谈,因为没有任何官方记载,但这传闻的范围很广,无可无不可,有也罢,无也可,即使有的话,至少也能说明是倾向革命的举动,如果硬要看作是作秀,当然也是可以的,不过我认为,这是对程将军有玷污之嫌的。

程德全在江苏独立后,影响迅速波及全国,短短的6天之中,就有14个省份响应,纷纷宣布独立,在加速清王朝崩溃的进程中,程德全居功至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犹如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当时在江苏境内效忠清王朝的势力还是很强的,比如盘踞在徐州的“辫帅”张勋,得知程德全“反水”后,立即起兵进攻南京的革命党,在程德全的大力支持下,革命党人击败张勋,南京也成为革命的中心,继而被临时政府定为首都,程德全在辛亥革命中功莫大焉。

文章图片8

作为民国元勋,程德全被孙中山任命为内务部长,但是,当时当各个部门的总长或部长,都是德高望重之人,而实际权力,却是掌握在身为同盟会员的次长们手中,所以,这一届的政府组成,被时人讥为“次长内阁”,程德全当然是难有作为的。

袁世凯成为民国大总统后,委程德全为江苏都督一职,在此期间,他一面努力稳定局势,恢复生产,一面同章太炎等人一起,成立了好几个以和平为宗旨的政党,如统一党、共和党等等,为消弥战乱鼓与呼。

但是,出身清王朝大员的程德全,在当时博弈的无论哪个阵营,都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革命党并不信任他,袁世凯不敢重用他,退位的清王室和遗老们视他为叛逆,崛起的新军阀对他几如漠视,在那个“有枪便是草头王”的年代,手上没有军队,是没有话语权的。

文章图片9

正是介于他这样的地位,当宋教仁被刺杀后,袁世凯为表示公正,让他去调查真相,结果是将凶手缉拿归案,但真正谁是幕后指使者,至今也没有定论,成为决定民国走向的一大谜案,也不是程德全能够破解的。

接下来的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乱世,他无力左右各派力量,遂拒绝了北洋政府所聘的如顾问一类虚衔,最后他退出纷争,隐居上海租界,精研佛法,诵经度日。

在此期间,他组织编撰了多部佛经和文集,如《新修寒山志》《寒山子诗集》等等,并捐资修缮了苏州寒山寺,苏州报国寺和苏州栖霞寺等寺院,今天寒山寺的“古寒山寺”四个大字,即是其所书。

文章图片10

1926年,66岁的程德全在常州天宁寺出家,皈依世尊,法名寂照,4年后圆寂,70岁的程德全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骨灰安葬在苏州寒山寺内,他给后人留下的遗著有《程中丞奏稿》及《抚吴文牍》等文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程德全对家乡云阳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这里度过了近30年,深受故乡忠义文化和佛教文化影响,他为官期间,曾被罢免回乡,对云阳的沙门寺进行了维修,并将40余亩上好的田地捐作寺产。

及至起复赴任时,他将家中所有资产分给乡亲们,此举轰动乡里,善名远播,现在沙门寺中便存有他书写的一幅楹联,“莫嫌淡泊来相处,如厌清贫去不留。”这是老将军自己的感怀,也是他一生的坚守。

文章图片11

程德全在家乡的名声极好,当年冯玉祥入川时路过云阳时,特别携夫人入寺祭拜,并赋诗赞誉:

拼死疆场不为官,舌战俄夷堵炮管;

救难万民于水火,扬我中华美名传。

而数百万川军子弟出川抗日前,也以程德全作为川籍英雄为榜样,不赶走日本人誓不回川,特别是川军将领饶国华和王铭章,专门停船上岸宣誓,告诫部下,凡路过此地,必须鸣枪致敬,最后,这两位将军都尽忠报国,战死沙场。

文章图片12

程德全一生都在寻求报国之路,入仕后也一直在“安民”和“忠君”中纠结,最后,在辛亥革命的枪炮声中,他认清了形势,毅然选择了“安民”,成为民国的开国元勋,这不得不说是显示了他顺应潮流的明智之举,也是他以“民生”为重的具体体现。

他一生行善事,无恶行,以民为本,报效国家,是封建官僚体系中难得的一位明大局,守道义的好官,甚至被人尊为“民国第二完人”,如今却在鲁迅的笔下被嘲弄,使得他声名受损,似乎程德全的革命,就是用“捅下几块瓦”骗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桩憾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