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中成药,补肝脾肾之虚,兼能明目

 无疾林 2023-07-29 发布于浙江

肝经,肾经和脾经这三条经络在腿上分布得非常近,实际上,在生活中,这三个脏腑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我们都知道,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有些肾水不足的人,就没办法很好地生木,肝阴也容易不足。所以啊,中医里常说,肝肾同源。肾阴虚一定程度伴随肝阴虚。

肝阴虚了以后,阴不制阳,肝阳就会乱动,第一个欺负的就是脾胃。中医里有一句话“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意思就是说,肝如果出了问题,会影响到脾胃,所以一旦肝有大病,医生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先采取手段把脾胃保护起来,这样才能把病控制在肝这个地方。

所以啊,很多时候,肝脾肾同时出现虚弱,特别是在老年人身上就非常常见。人老了以后,眼睛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老花眼啦,白内障啦等等,在治疗的时候就需要考虑三脏同补。

那有没有这样的药呢?

有的,补益蒺藜丸。

补益蒺藜丸:炙黄芪,陈皮,炒白术,山药,当归,沙苑子,菟丝子,茯苓,白扁豆,芡实。

我们说目受血而能视,眼睛看得清是以消耗肝血为前提,就像一盏灯要发出明亮的光需要大量灯油那样。

补肝血用到了当归,当归被誉为补血圣药,主入肝经,补肝血。

与其它的补血药相比,当归还有个独特之处,它补肝血的同时,还能升达肝气,肝气带动肝血上行,这样就能更好地滋养眼睛。

当然,即使当归入肝经,但我们把药吃下去,总归是要脾胃把气血运化出来的。因此有没有一个好的脾胃,是我们全身气血足不足的前提。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脾负责升清降浊,只有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我们的九窍才能畅通。

补脾胃这里用了黄芪,白术,山药。黄芪和白术补气,主要补脾气,山药气阴同补。三个药齐心协力,让脾胃强健起来,只要脾胃功能正常,气血就都有了保障。

同时正如上面所说,脾把清阳升上去,把浊阴降下来,眼睛周围的障碍被清除,视力就会变得清晰。

茯苓,白扁豆和芡实主要祛湿,有时候眼睛看不清,像蒙了一层雾气,其实是因为湿气上泛到头部。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有序的引导,让上面的湿气往下走,茯苓甘淡渗湿,最能引导湿气下行。白扁豆和芡实除脾胃里的湿。脾喜燥恶湿,一旦被湿气所困,也影响它的运化功能。因此,健脾和祛湿可以说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稍微黏稠一点的湿气我们称之为痰,用上面的药除不了,需要祛痰小能手陈皮出面,另外,陈皮还能行气,可以辅佐黄芪,白术和山药,促使气机运行起来,气行又能化湿,这样一环扣着一环,没有一个环节是多余的。

沙苑子也叫潼蒺藜,是一种种子药,能滋补肝肾,《本草汇言》直言沙苑子“能养肝明目。”

菟丝子这种植物很常见,一般缠绕在大豆上,它的藤蔓很长,虽然看上去柔弱,但其实缠绕能力很强,菟丝子既补肾阴又补肾阳,也可以说它补肾精。

肝和眼睛密切相关,和肾又是一体的,肾精和肝血可以相互滋养,所以肾对眼睛来讲同样重要。

当然啦,文中虽然说肝脾肾虚比较容易出现在老年人身上,但因为现代生活方式,很多年轻人也会用眼过度而导致视物模糊,另外,还有熬夜一族,熬的就是肾水和肝血,时间长了,肝肾同虚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常有腰膝酸软,气短乏力的感觉,这两种类型的人都可以试试补益蒺藜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