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桑根白皮,芜荑,枳实,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7-29 发布于河南

桑根白皮

桑根白皮,味甘,寒。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叶,主除寒热出汗。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瘕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五木耳”名襦®。益气不饥,轻身强志。生山谷。

【注释】①五劳六极:《诸病源候论》之五劳为肺劳、肝劳、心劳、脾劳、肾劳;六极为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②崩中:中,指内脏,此指子宫。《素问·阴阳类论》:“五中所主”。五冰注:“五中,谓五脏。”《礼记·投壶》:“司射奉中”。孔颖达疏:“中,谓受箅之器”。子宫犹如器皿。故中指子宫。《诸病源候论·崩中候》:“若劳伤过度,致脏腑俱伤,而冲任之气虚,不能约制其经血,故忽然暴下,谓之崩中”。③脉绝:姜本互乙。④脉绝:即脉有歇止,或日间歇。参见麦门冬条,并与白马茎条互参。⑤阴痛:《新修》作“腹痛”。孙本作“阴补”。⑥阳:顾氏注邹氏云:“阳”当作“伤”。姜本注云:“阳”当作“疡”。⑦五木耳:《唐本草》注指楮、槐、榆、柳、桑树上寄生的木耳。⑧:《千金翼》作“薮”。据《本经》体例,其上当有“一”字。⑨生山谷:据孙本补。

【语译】桑根白皮,味甘,性寒。主治内脏劳伤以使有五劳六极,身体消瘦;妇女暴下经血,脉断绝(脉间歇),以补虚损益气力。叶,主要能消除发冷发烧,使人出汗。桑木耳,黑色的主治女子漏下赤色或色淡之物;血分有病使人癥痕积聚、使下阴部疼痛,阴阳伤使人发冷发烧,不生孩子。五木耳,它的名字叫襦,能够益气力,使人没有饥饿感,身体轻巧,记忆力加强。生长在山的土石上而有流水的地方。

【按语】桑根白皮,今多简称桑白皮。关于“叶,主除寒热出汗”若为同一证所具有其当指风热感冒,但若寒热与出汗并列当为二证,其出汗包括自汗与盗汗。《名医类案》有用其盗汗者。故其功效须进一步探讨。


芜荑

芜荑,味辛,平。主五内邪气、散皮肤、骨节中淫淫温行毒9;去三虫;化食。一名无姑,一名蔽菇。生川谷。

【注释】 ①平:顾本据卢本补。②温:《新修》、森本并无。③散皮肤骨节中淫淫温行毒:淫淫,行走的样子。《羽猎赋》:“浩如涛水之波,淫淫舆舆,前后要遮”。注:淫淫舆舆,皆行貌”。温,通““蕴”。积藏;含蓄。《说文通训定声·屯部》:“温,假借为蕴。《苟子·荣辱》:“其怀长矣,其温厚矣”。《诗·小雅·小宛》:“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孔颖达疏引舒瑗曰:“包裹曰蕴,谓蕴藉自持,含容之义。经中作"温’者盖古字能用。”行,去。《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以其族行。”杜预注:“行,去也”。毒,苦痛。《广雅·释诂二》:“毒,痛也”。王念孙疏证:“《大雅·桑柔篇》:'宁为茶毒’。郑笺以荼毒为苦毒,陆机《豪士赋序》'身献荼毒之痛,是荼毒皆痛也’”。《广韵·沃韵》:“毒,痛也。苦也”。《书·汤诰》:“弗忍荼毒”。孔颖达疏:“《释草》云:荼,苦菜,此菜叶苦,故假之以言人以喻苦。毒谓螫人之虫蛇虺之类,实是人之所苦,故并言荼毒,比喻苦也。”据上文有“邪气”二字,此句当为“能消散皮肤,骨节内游动的风邪,以去除积藏的苦痛”。此与《药性论》中的“除肌肤节中风,淫淫如虫行”,孟诜说的“主五脏,皮肤、肢节邪气”相合。④三虫:参见薏苡仁条。⑤食:《证类》其下有“逐寸白,散腹中温唱,喘息”十字作墨字。《御览》作《本经》文。⑥生川谷:据孙本补。

【语译】 芜荑,味辛,性平。主治五脏内风邪,能消散积藏在皮肤、骨节内游动的苦痛,能祛除三虫;使食物消化。一个名字叫无姑,一个名字叫蕨瑭。生长在两山之间的高坡土地上而有流水的地方。

【按语】 芜荑今为以大果榆种仁为主的加工品,但郭璞云:“无姑,姑榆也,生山中,叶圆而厚,剥取皮合渍之,其味辛香,所谓芜荑也”。若以此为据,今之芜荑是否为古之芜荑值得研究。


枳实

枳实,味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生川泽。

【注释】①大风:具有很强的致病的风邪。其侵犯部位不同,表现各异《内经》多处有论之,又可参巴戟天条。②中:身。《礼记·檀弓下》:“文事其中退然如不胜衣。”郑玄注:“中,身也。”③结:森本其上有“热”字。④生川泽:据《御览》补。

【语译】 枳实,味苦,性寒。主治非常强的风邪在皮肤,身上像有芝麻、大豆的样子的东西,使人苦痒;能使发冷发烧消散;治泻痢(利),使肌肉增长,五脏和利,增添气力,使身体轻巧。生长平坦的陆地周围有溪流、河流或水汇聚处的地方。

【按语】枳实其主大风二句今多不见用,然《外台秘要》用其涂风疹取枳实以醋渍令湿,火炙令热,适寒温用。荨麻疹,法简方单,何不一试“利五脏,益气轻身”从其后文献来看,大多用治气滞胸痛,如葛洪、孙思邀单用其治胸痹,前者捣末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后者用末非时以清粥饮调下二钱。《济众方》:“治伤寒后卒胸膈闭痛,用枳实末,服二钱米治调下一日二服”。可见其行气作用甚强,“止痢”,《广利方》:“治小儿久痢淋沥,水谷不调,枳实……捣末,以饮汁调二钱匕,二岁服一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