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国西路上的故事(2)✓

 书柜茶室 2023-07-29 发布于上海

在陕西南路建国西路路口,有一片石库门里弄住宅群。红砖清水外墙、坡屋顶、格子窗以及中西结合的牌坊,在梧桐掩映中,吸引了来往行人的目光。这就是上海新式石库门里弄的典型实例——步高里,1989年步高里被评为上海市首批优秀历史建筑,同时还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0年,或许为了纪念12年前法德CITEBOURGOGNE,译为勃艮第城战役的胜利,法商在建国西路与陕西南路交汇处兴建弄堂住宅,取名“CITE  BOURGOGNE”,中文谐音为“步高里”。

步高里占地面积约7000㎡,建筑面积10069㎡。弄内共有11幢建筑79个居住单元,均为砖木混合结构。步高里里弄规模较大,边缘形状类似于100米×75米的矩形。如此大的规模,在1930年的法租界中心区域非常罕见。

建国西路的弄口是个中国式的牌楼,三楹门楼,有着斗拱和红陶筒瓦飞檐顶。近9米高的门楼上同时用秀润的黑体字刻着中、法两种文字标注和年号。这种中国式牌楼的弄堂口建筑在上海几千条弄堂中实属少见。

步高里有一条主弄、三条支弄,共有78幢砖木结构的二层石库门建筑,是上海保存较完整的罕见整组建筑里弄住宅。

近百年来,这一融合西洋联排房屋风格的石库门建筑也依然保存着浓浓的中国传统民居文化风俗。屋脊红瓦如鳞,老虎窗藤蔓缠绕,简洁雅致的亭子间,厚实乌漆的大门,以及小小的天井和晒着床单的大晒台,处处洋溢着巷陌人家的寻常生活,演绎着上海老弄堂的百年沧桑变迁。

巴金的中篇小说《海的梦》就创作于步高里。在我的书柜中至今还珍藏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79年出版的《海的梦》。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巴金在闸北宝光里14号的住所遭日军轰炸。巴金从南京赶回上海后,与友人黄子方暂寄居在法租界步高里52号,在此大约住了一个月。期间,他白天外出打听闸北战局的消息,晚上回来写作,《海的梦》就是在这期间创作的。记得一次我从建国西路回来后,便在书柜里那本《海的梦》的扉页写下这样一行字:巴金于1932年2月创作于上海步高里。

踟蹰在步高里一条条支弄、一幢幢楼房之间,在岁月残留的痕迹中,似乎还能寻得一份情怀,一份追念:文学巨匠巴金(52号)、原上海文史馆馆长平海澜(194 号)、著名文学评论家胡怀琛、艺术家张辰伯、以及廖承志夫人的姐姐经宛荷(37号)等都先后居住于此。20世纪70年代西哈努克亲王来这里参观。2004 年访华期间在上诲仅停留一个小时的法国总统夫人贝尔纳黛·希拉克也慕名而来。

2000年后,以这里为实景而拍摄的电视剧《红尘往事步高里》,叙述了弄堂里发生的动人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