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市的保护建筑之四(黄浦篇1:原卢湾部分)

 xuminglibrary 2014-02-12

5.步高里

步高里,典型的旧式里弄住宅群,由法商建于1930年,位于今陕西南路287弄,共有砖木结构2层石库门建筑78幢,形成完整的里弄街坊格局。弄堂口的中国式牌楼独具特色,不同于一般的小区只有一个过街楼,步高里拥有南面和西面两个过街楼。步高里南面一楼沿街的多辟为店铺,正中一个中国古典牌楼:屋顶呈“品”字形排列,顶上的一层长约3米,底下的左、右两层长约1.5米,都铺有清水红色竹筒状砖瓦;3层屋顶下面都有阶梯状支撑,由上至下逐级瘦长共4阶,最下面的两层还有砖色的浪线装饰。最高层屋顶下面的正当中写着隶书“步高里”3个大字,黑色字体,水泥仿石背景。再往下分两行横书“1930 CITE BOUR GOGNE”,字体同样为黑色,背景水泥仿石。半圆形券门以简化的巴洛克牛腿支撑,门旁左、右离地1米处各有一盏古雅小灯:黑色灯顶,下面由6个瘦长等腰梯形围成,以黑色勾勒线条,上、下还刻有精致花纹。

  由铁栅门进入,主弄大概宽约2.5米。步高里的屋顶也不同于一般的石库门,有两个屋顶,分为西面的屋顶和南面的屋顶。西面屋顶是“人”字形连着小“八”字,水泥封顶,正当中一扇半圆形水泥封边小窗;南面屋顶较之西面屋顶又有不同,小“八”字处的墙面向下延伸约1米,以倾斜等宽九级阶梯支撑,斜面看上去有些像“搓衣板”,正当中是正八边形小窗,中间以横条相连。房子坐北朝南,3层,有的住户仍保持着瘦长的木质百叶窗,支弄弄堂口都有半圆拱形顶。由主弄走进去,经过3条支弄,左右各有坐北朝南的房屋4排;等走到第四条支弄的时候,房屋朝向又有一变,接下来是坐西朝东的两排建筑分列左右,沿着第四条支弄向西走到尽头,就是西面的过街楼。

  西面的牌楼较之南面的更为宏伟,一个拱形大门连着两个拱形小门,屋顶更长、更大气,朝外的一面都高高地向上翘起,下面的“1930”以水泥仿石圆形包围,“步高里”三字不似南面的竖写,而是横书,还有白色菱形花纹大背景。靠南面的墙上贴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步高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一九八九年九月二十五日公布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立”。这个里弄在空间构成上保持了传统住宅的中心轴,沿袭了中国传统住宅样式。但在局部造型处理上更多地采用了西洋建筑的手法,属于中西折衷的石库门里弄样式。

  文化巨擘巴金就曾住过步高里。宝光里14号遭日军轰炸后,巴金受友人之邀迁往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步高里52号,与友人黄子方等一起居住。在这里,创作了《海的梦》等作品。据《巴金自传》描述,巴金首先到当时的法租界嵩山路一个朋友开设的私人医院。意外地在那里看到了索非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他们也“逃难”到这里来了。从索非的口里巴金知道了一些情况。他们的住处并未毁,只是暂时不便出入。他们住在医院的三楼,巴金就在这里住了一晚。第二天巴金出去找朋友。两个从日本回来的朋友住在步高里,他们临时从闸北搬出来,在这个弄堂里租了一间“客堂间”,他们邀巴金和他们同住,巴金当然答应。巴金每天晚上到步高里,每天早晨出去找朋友打听消息。所以19326月写的《序》里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走在冷清清的马路上到朋友家里去睡觉。”记得那个时候上海文化界出了一份短期的抗日报纸,索非在编副刊,他向巴金组稿,巴金就把上海炮声响起以后他在南京的见闻写了给他,那就是《从南京回上海》。只有在32日的夜晚,巴金知道日军完全占据闸北,看见大半个天空的火光,疲乏地走到步高里52号,和朋友们谈个不停,不想睡觉。

  后来巴金找出了《海底梦》的原稿,看来看去。这一夜巴金不断地做梦,睡得很不好。第二天巴金开始了中篇小说的创作。他决定把海和那个女人保留下来,就紧接着去南京以前中断的地方写下去。巴金每天写几页。有时多,有时少。日本侵略者现在是“胜利者”了。不便公开地攻击他们,巴金就用“高国军队”来代替。在写这小说的时候,巴金得到索非的帮忙,打听到宝光里安全的消息。不久闸北居民可以探望旧居的时候,巴金和索非进入“占领区”,经过瓦砾堆,踏着烧焦的断木、破瓦,路旁有死人的头颅骨,一路上还看见侵略者耀武扬威和老百姓垂头丧气。小说中里娜在“奴隶区域”里的所见就是根据巴金几次进入“占领区”的亲身经历写的。《序》上说,“有一次只要我捏紧拳头就会送掉我的性命”,也是事实。那一次巴金一个人到旧居去拿东西,走过岗哨跟前,那个年轻的日本兵忽然举起手狠狠地打了一位中年老百姓一个耳光。他不动声色,他也不动声色。这样“忍受下去”,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巴金把他的感情,他的愤怒都放进他的小说。小说里的感情都是真实的。最后,那两个留学日本的朋友帮助他,他们雇了一辆“搬场汽车”,去把他那些没有给烧毁的书籍家具,搬到步高里来。书并不太多,只是因为楼下客堂间地板给烧掉,挖了一个大坑,后门又给堵塞,从楼上搬书下来出前门不方便,整整花了一个上午,还有些零星书本散失在那里。以后再去什么也没有了,房子有了另外的主人。

  起初巴金每晚写几页小说,等到书搬了出来,小说的人物、故事自己的发展,逐渐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把感情越来越多地放了进去。白天他也不出去,白天写,晚上写,越写越快。不到一个月他就把《海底梦》写完了。不久施蛰存创办《现代》月刊,托索非向他组稿,他就把写好的《海底梦》交给索非转去。这个中篇在《现代》上连载了3期。这以后巴金写了一篇序把它交给新中国书局出版,在小说后面附加了那篇同它有关的《从南京回上海》。那个时候巴金已经搬出步高里,住到他舅父家中了。《海底梦》是在步高里写成的。

  对于步高里,巴金还是怀有很深的感情的。而今的步高里已经修葺一新,夹杂着中、西方的特色,步高里散发着独具魅力的古典气质。

          1.步高里鸟瞰

 

        2.弄堂口远眺

 
       3.弄口匾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